宏观调控的“两难”问题增多,这是国民币汇率低估的必定成果。我们在国民币升值的同时,辅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恐怕是破解诸多“两难”的道路;政策转向在即?
7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波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
推荐浏览
- 上海民企揭国企腐败 逼民企买单沪断供房拍卖:做低价格输送利益网帖曝唐骏两周后辞职 助理辟谣史上最大对冲基金内情交易案始末四川钉子户封堵国企3年 省道改线[微博]唐骏造假门和克林顿性丑闻
- 楼市新政周年拐点将现 调控仍须深入谨防反弹
- 扭转操作效用遭疑 美联储内部质疑声起
- 欧债危机的三个结局
- 宏观政策转向条件已经具备
- 全球聚焦欧债危机 风险情绪左右市场
- 经济风险剧增 预警显现风险货币承压
- GMI:美联储推出扭曲操作 非美货币受压
- 环亚策略:非美货币震荡整理 等待美联储政策_分析预测_新浪财经_
“两难”问题增多的基本原因在哪里?针对下半年高度不断定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求解“两难”迫在眉睫。
“两难”之解
我们在6月18日发表的文章《破解温家宝不可能三角》中,已经对温总理所说的经济“两难”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国民币汇率低估情况下,房价稳固、结构优化、经济快速增加,三重目标无法同时实现。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高速的经济增加才干保证国民群众生活程度的进步,但是这种高增加不必通过币值低估的方法来实现。尽管出口增加有助于进步低端劳动者的工资,但由贸易顺差结汇释放出的过量流动性会使股市和楼市大幅波动,从而加大财富分配的不公平。
为了压缩流动性,央行通过进步筹备金率和加息等方法把持总需求增加,其后果是侵害内需(投资和花费)以补贴外需(出口)。国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全球价格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价格的扭曲可能造成全球经济资源的错配。对中国而言,国民币低估也造成了国内资源(环境、劳动力等)的浪费性应用。
只要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国民币升值并不会打断经济增加的过程,反而有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国民币升值可以进步国内花费者的福利,同时下降企业购置原材料的成本,推动中国工业向产业链的上游攀升。
资本总是流向回报率更高的处所,投资高回报率和升值预期在中国大陆形成了一个洼地。只要落差存在,就有资本流入的动机。对于热钱流入的问题,在加强资本管制的同时加快升值步伐,可以将其迫害下降到最低点。一次性大幅升值或许是应当考虑的一种政策选择。
之前许多机构预测,在中美战略对话和G20峰会前后国民币将会重启升值步伐。国民币升值只是汇率改革乃至中国金融开放过程的一部分,中央政府为这一决策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筹备。国民币6月19日开端的升值恰好产生在我们文章发表之后,这不仅仅意味着偶合,也是经济规律的必定。
货币政策急需放松
每当宏观调控到了十字路口,中央领导往往会对企业进行密集调研,为新的宏观政策出台供给根据。近段时间,多个部委在各省进行了密集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各方广泛担心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市场预期刺激政策有可能重出江湖。
恰在两年之前的2008年7月,当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蔓延之时,中央领导也曾对沿海省份的外贸型企业进行过密集的考核和调研。当时在上半年通胀高企导致货币政策压缩、外部金融危机恶化导致出口下滑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形势扑朔迷离,加之奥运会的召开,延迟了决策层的政策转向。到了11月初,宏观形势恶化非常明显的时候,中央政府终于推出了“4万亿”的财政扩大政策,止住了经济直线下滑的势头。
反观2010年4月,面对前期经济的强劲反弹,货币当局对未来的通胀产生忧虑,开端逐步收紧流动性;2009年房地产价格的飙升,也让政府开端了史上最严格的房地产调控。进入5月份,希腊债务危机的恶化极其类似2008年9月的雷曼倒闭,而货币市场流动性压缩也让人回想起2008年的信贷压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