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高管纷纷解囊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是产业资本入市,还是逢低炒作?数字会说话,研究表明,股东增持未来可期,高管增持更像“抄底”。
截至7月12日,当月份已有1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增持公告,增持股份高达3119万股,市值将近3.89亿元。
短短8个交易日,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已经超过了6月份的总量。股市不断下探,股东增持、高管增持事件频频产生。股东高管的增持行动,到底是产业资本入市?还是低位炒底?尽管高管增持和股东增持都在向二级市场传递乐观情感。但研究发明,股东增持对股价有明显正面刺激,给投资者带来的信心更多更强烈,而高管增持则无本质意义,更像是投资过程中的“炒底”行动。
推荐浏览
- 国民日报:楼市调控正处要害时代住建部:楼市调控须坚定不移贯彻解密29家公司上会被否底细马尧牵头机密操刀平深银行重组李嘉欣豪门辛酸路揭秘(组图)[微博]同为中产阶层差距竟这么大
- 农行山东分行未来三年为济宁提供150亿信用支持
- 外围造好有利港股今天表现
- 欧美股市暴跌 商品黄金重挫
- 权市成交放大百亿 江铜权创11个月最佳表现
- 经济数据表现靓丽 澳元短线稳步走升
- 25日创业板指大幅收跌2.8% 但新股首日表现亮眼
- 国内期货市场涨跌互现 能源化工表现强势
- 国美控制权落谁手 黄陈对决未来走向五大猜想
股东增持表现可期
追溯A股历史,最早产生群体性增持事件的时间为股权分置改革期间,尤以2005年底和2006年初最多。此后的2008年9月份,当A股处于金融危机后期的筑底期间,增持事件再次频频产生。
到了7月份,增持总量在8天时间里就超过6月总量;6月份增持股份为2756.2万股,涉及市值将近2.88亿元;股市增持进入狂潮期。一般来说,大股东增持可能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当大股东认为公司价值被低估时,通过二级市场买入股票以期望获得盈利空间,通常我们称之为“产业资本入市”;
另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期望未来进行资本运作如再融资等,可能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票的行动来稳固股价,提振投资者信心。
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到底带来什么样的成果?
我们采集了大股东增持股份占流通比例超过5%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事件驱动分析法”研究增持前后的超额收益情况。
为了能够定量分析,样本估计期为:以事件公告日为第零天,以-T为公告日前第T个交易日,T为公告日后第T个交易日。我们选择事件公告日前后30 个交易日为分析期。例如,对于预案公告,选择预案公告之前130至前30个交易日100天数据来估计公司正常期望收益率。
那么我们研究断定得事件分析期则为:以事件公告日前后各30个交易日为分析期,分析各事件公告日前后是否具有超额收益。基准参数为沪深300指数。
定义好参数以后,通过事件研究方法盘算出考核样本的超额收益和累计超额收益情况,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发明,在大股东增持公告之前的3-5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开端明显强于市场(可能与大股东增持股票数量比较大有关系);在大股东增持公告之后的12个交易日中,若投资该股票可以获得约8.5%的超额收益。
高管增持更像炒底
同样带给投资者信心的还有高管增持,可研究表明高管增持对于投资者来说却毫无实际意义。
与大股东增持相比,高管增持则更多地表现为自身的投资行动,按照已经公告的情况看,高管增持的多数原因是看好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和股价表现。
我们将高管增持股份占流通比例超过0.2%的上市公司纳入研究样本,估计期和事件分析期与大股东增持的研究参数一样。
研究成果表明,高管增持公告之前,股价走势相对较弱,累计超额收益持续走低;高管增持公告之后,累计超额收益基础走平,股价走势和市场平均程度相当。
为什么高管增持和公司股东增持对股价的影响截然不同呢?
我们认为,尽管高管增持和股东增持都在向二级市场传递乐观情感,但股东增持数量更多而且往往承诺短期不减持,而且,股东增持常常被投资者懂得为“产业资本入市”,即产业资产和金融资本之间的衡量,而对于高管增持更多的投资者懂得为高管自身的投资行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