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近日表现,国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使国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当前,我国不具备汇率大幅波动的基础,有条件保持机动的汇率机制,也可以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程度上的基础稳固。
易纲说,早在1993年,我国就决定了使国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这一最终目标。一般的可兑换货币,其汇率机制应当是机动的。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或者一个比较成熟的新兴市场国家,它最终应当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

- 长三角地区蚕桑养殖量大幅降落中钢协:大批钢企下半年或亏损长沙国税分支机构爆炸系人为制作上海开发商宁扔4000万要退地地球最怪异大桥 天津永乐桥上榜[微博] 网友实拍税务所被炸现场
- 去年中行济宁分行业绩考核居全省第二
- 济宁利生面业“利生及图”获为中国驰名商标
- 中国前9月税收突破7万亿 个人所得税同比增三成
- 获“中国驰名商标”可得济宁政府百万奖励
- 中国高速传动涨4.06% 花旗维持持有评级
- 中国经济面临七大挑战通胀压力仍很大
- 标普预测中国房价明年降一成 开发商将承受风险
- 国家海洋局:渤海的渔场功能基本丧失
他说,我国国民币可兑换还没有一个官方时间表。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很大,发展又不平衡,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认识的统一上也更加艰苦。
对于国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可能性,以及世界上是否有这种需求时,易纲提到:“这种说法,有一半是给中国戴高帽,有一半也反应了他们的一种预测。我们要谦虚谨慎,还是要韬光养晦。如果别人选择国民币作储备货币,我们也不阻挡,这是市场需求。但是,我们不去使劲地推动,我感到这是一种最好地、最优地选择。千万不要人家一给戴高帽,就感到国民币真的离储备货币很近,其实差得很远。”
6月19日,中国国民银行发布进一步推动国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强国民币汇率弹性。易纲说,中国做出这个决定,重要是基于国内的考虑,自主做出了决定。中国履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的最好选择。中国保持这一选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