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气温升高,银行间市场的融资、揽储也打得火热。业内人士流露,由于地产调剂的持续影响,不少银行的资本充分率和存贷比均浮现出紧张态势。
近期市场资金面仍然紧张
6月上旬的市场整体而言资金仍十分紧张,各大银行仍在为资本充分率和存贷比“举动”。
上周中国银行发出400亿可转债,本周交通银行也紧随其后,昨晚交通银行发布A股配股阐明书。根据公告,最终交行总预计筹资总额为331亿元(其中A股筹资175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核心资本。另外,农行上市在即,不难看出,多家银行正在争相通过再融资来补充核心资本。
而另一方面,虽然“揽储大战”在3月份就已经开端,但是近日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家银行都要抢在6月底前让存贷比达标。有银行的业内人士表现,经历了去年的“贷款年”,银行今年的主旋律是“存款年”。
今年5月以来,多家银行都发布了再融资打算,包含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等近十家银行表现有再融资打算。
地产调控持续影响银行业务
记者从各家银行懂得到,目前,各银行无论是从个人贷款、处所融资平台还是房地产开发贷款方面,都在主动压缩信贷范围。银行三大业务压缩,一方面是由于监管层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资金紧张,对于信贷的发放不得不有所把持。
多家商业银行已暂停处所融资平台信托贷款。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发出通知,请求各分行暂停通过信托机构对非自偿性政府融资平台发放信托贷款 (用于偿还该行平台贷款的除外),同时暂停发行投向他行非自偿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理财产品 (用于与该行互换的除外)。同时,多家商业银行请求各分行加强融资性信托理财产品资产转出后的授信额度管理。
房地产发布新政策以后,各家银行已经对个人房地产贷款有所限制。再加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7折优惠消散,很多购置者都处于张望状态,由此导致了各家银行在个人信贷发放量上锐减。
另外,由于监管部门严控房地产住房开发贷款,而银监会明白请求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严格履行“三不贷”原则,所以多家银行都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下发了“限贷令”。
银行不惜成本竭力揽储
鉴于银行资金紧张,存货比无法达到监管请求,揽储大战近日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其实各家银行的揽储大战早在4月份就拉开了帷幕,各家银行动了达到监管比例,不惜使出浑身解数,想尽一切措施揽储。多家商业银行都开发了一些短期理财账户和产品来吸引客户。诸如浦发银行的“四方钱”账户,交通银行的“双利理财账户”、上海银行的“利生利”、富滇银行的“利增利”和农行的 “双利丰”等类似通知存款产品。此外,招行和深发展也开发多款短期产品,深发展更是存款送金条。
一位银行内部人士表现,“银行现在花大成本揽储,与去年各家银行猖狂放贷,导致资本充分率降落有必定关系。资本充分率不达标,银行所有的业务都要停。 ”
此外,今年存款筹备金率的多次上调、企业居民储蓄存款流失严重等原因,均导致银行不惜成本揽储。(据消息晚报 朱倩婷 记者 崔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