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 梓
证监会相干负责人日前流露,证监会正抓紧研究转融通业务计划,适时推出与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相配套的转融通业务。
对此,一证券公司融资融券部负责人士对记者表现,一旦转融通制度确立,就意味着基金、保险公司等投资机构长期投资的证券也可以成为融券品种。这一方面可以缓解融券业务低迷局面,另一方面也会让目前还没有被纳入融券标的股范畴的高估值股票面临被融券卖空的风险。
所谓转融通,就是由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供给资金和证券,证券公司则作为中介将这些资金和证券供给给融资融券客户。在欧美成熟市场,转融通制度非常广泛,券商在融券业务中一般仅充当中介角色,可融标的证券的起源大多为第三方,即真正长期持有而不计较短期收益的股东。
其实,早在2008年10月,证监会就曾表现,待双融试点展开后将同时进行转融通业务的设计和筹备,在同时发布的监管条例中提出了转融通业务的操作模式。并且在2008年制定监管条例时,监管层就有意向准许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在符合国资监管请求的基础上,将所持股份按必定比例参与转融通。
自4月31日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以来,融资业务迅速发展,但融券业务却一直低迷。来自两个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融资融券余额约为7.95亿元,当日融资余额约7.85元,而融券余额仅约941.3万元。
国泰君安分析人士称,自试点以来,融资融券余额仅为融资融券额度的约3%,融资买入额为同期股票交易额的0.025%,而融资融券对试点券商收入的增量贡献也不超过1%-2%,远低于预期,试点范畴小、股票池有限、无转融通,是低于预期的重要原因。试点扩大后,经纪份额排名前10的券商均可开展融资融券,这将有效放大客户需求和资金供给,进一步推动融资融券的范围化;股票池扩大也将加速融资融券的发展。但这些举动,也仅使融资融券处于量变阶段,若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尚有赖于转融通机制的实行。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家证券公司融资融券部负责人无奈地表现,“目前融券品种实在太少”。他称,公司只能从自营部门的长线投资品种中选择融券标的,想要从基本上解决券源稀疏的问题,让融资融券业务活泼起来,恐怕还是要靠转融通制度。
与此同时,上述负责人士对记者表现,转融通制度一旦确立,很可能意味着国内的融资融券业务将采用集中授信的专业融资公司模式,即证券公司通过专门的金融机构——证券融资公司进行融资融券。转融通制度的建立和专业金融公司的参加,融资融券业务的范围才干得到迅速扩大。”
严防股指期货被错用滥用
□ 张志伟
面世月余的股指期货实现了“高标准”、“稳起步”,但同时也裸露出日内过度交易等新问题。
为此,6月9日,中金所召集30家期货公司召开“股指期货市场规范发展座谈会”, 会议就进一步细化监管标准,强化自律管理,规范异常交易,防备和克制日内过度交易行动进行了深入探讨。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基于对市场深入认识、重视市场功效的培养和施展,增进市场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动,而且,采用进一步的具体举动避免风险管理工具被错用、滥用刻不容缓。
股指期货刚刚欢度了“满月之喜”,从总体市场运行看,投资者参与比较理性,期现货价格拟合度较好,市场监管严格,运行比较规范,初步实现了股指期货的“高标准”和“稳起步”。
截至上周五,股指期货开户数达3.1万户,其中2.6万户投资者参与了交易,占总开户数的84%。市场流动性高,每天有50%的投资者参与交易,市场每秒成交10多笔,为套期保值功效施展打下基础。但也不可否定,股指期货日过度交易、异常交易等现象初露端倪。
在新兴加转轨特点的资本市场,个别投资者过度交易现象时有产生。若股指期货市场日内过度交易,风险将借助于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被放大,严重的话则不仅影响到股指期货的稳固运行,而且会殃及A股市场的“长治久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