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山西证券公司,于1988年由中国国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发起成立,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1995年,山西证券参与国债期货炒作,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亏损1.5亿元。后来,国民银行系统按当时政策请求,逐步剥离证券业务。为了生存,山西证券开端寻求增资扩股。2001年2月16日,山西证券与省内5家信托公司的证券类资产进行了重组合并,并实行增资扩募,注册资本金增至10.25亿元国民币,共有股东14家。其中第一大股东山西省国信投资(团体)公司,由原山西省信托投资公司更名并改制组建而成,是山西省唯一的国有金融控股公司。

- 黄光裕嫡系讲述陈晓夺权全经历招保万金上半年现金流负394亿元 中国拟投1.5万亿元巨资开发广西 大连80亩海参油污下子虚乌有 组图:全球超自然惊悚鬼影 [微博]在中国谈空置率实在太可笑
- 花旗子公司寻求驳回投资者3.83亿美元索赔诉讼
- 曲靖铬渣污染续:环保组织诉讼代理被扣化工厂
- 沪电股份拟发不超8000万股 8月4日网上申购
- 海普瑞48亿超募用法初掀盖头:8000万元还贷
在上述保证金遗失案中,这些存款大部分是欺骗罪犯在2004年前后,用近一年左右的时间分很多次取走的。事后庭审显示,山西证券也曾察觉过对账单有假,但银行支行或者分理处都会出示证明存款仍在户头的信函,或者,被盗资金很快又被挪回,山西证券方面并没有深入追究。
山西证券的2009年年报显示,农业银行的8000万元未决诉讼,仍被列为或有债务。
化解危机
当时的山西证券还深陷委托理财危机之中。
国债委托理财是山西证券于2002年12月推出的一项重要的创新业务。2003年全年,山西证券国债交易额达65.7亿元,加上企业债及其他债券共计79.2亿元,占全部市场份额的4.76%。截至2003年12月30日,山西证券受托债券账面金额(成本)合计274995万元,而市值为269067万元,成本高于市价5928万元。
当时一些券商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国债回购融得资金,或用于自营或将资金高息借出。2003年山西证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67262万元,其中通过国债回购和资金拆借业务共使现金流入55168万元。2004年1月~3月山西证券在国债现货交易117048万元,回购交易3505180万元。
而此后的一年时间内,全部国内股票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山西证券国债委托理财呈现大幅亏损,公司再次陷入危机之中。
宏大亏损,使得当时的山西证券经营已举步维艰,并且多个股东提出撤资的请求。
为了彻底拯救山西证券,2004年年底,省政府出面,再次通过山西国信团体注入5.8亿元资金。其中,27880万元作为国信团体新增注册资本以货币资金投入,另外22120万元用于国信团体受让中国网通团体山西省通信公司、阳泉信达投资管理公司、太原晋太实业(团体)有限公司、山西西山煤电(000983,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科技基金发展总公司、山西省经贸资产经营有限义务公司、山西省吕梁地区投资管理公司、长治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等八家股东的股权。变更后山西证券的股本变为130380万元。
这5.8亿元重要用于补充公司国债理财业务截至2005年12月31日的清算丧失。
虽然此项资金解决了山西证券一时的燃眉之急,但山西证券管理层面临的一个严格事实是,注入这5.8亿元资金之后,国信团体占领山西证券的股权由之前的53%上升到72.56%,成为绝对的一股独大,国信团体有意重新调剂公司经营团队和业务架构。
在此后的几年,股市渐渐回暖,券商借壳潮起,国信团体一股独大现象得以化解。
2008年年初,山西钢铁龙头企业太钢团体和中信国安(000839,股吧)团体分辨受让国信团体3亿元和4600万元股本,另外山西海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受让山西省电力公司5000万元股本,成为山西证券的战略投资者。
由此,国信团体的股权由72.56%降至46.02%。加之山西证券开端扭亏,经营团队的调剂危机也就此画上句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