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饽饽(8个饽饽的量,成品直径12.5厘米)
美食原料:面粉1200克,酵母10克,猪油60克,白糖80克,蛋清4个
做法:
1、盆中放入酵母,用350毫升30度的温水稀释,静置3分钟,加入融化的猪油,白糖和蛋清,用筷子搅匀;
2、先加入一部分面粉,大约400克,用筷子搅成稀糊状,盖上保鲜膜放温暖处饧发。待面酵表面出现好多小气泡时,再加入剩下的800克面粉,用筷子搅拌成絮状面块;
3、将面块揉成光滑的湿面团,用保鲜膜封好,放温暖处再次饧发;
4、待面团饧发至两倍大小时,取出排气揉匀。将面团分割成200克一个的八份面剂,然后分别沾上干面粉,把小面剂揉成一个个光滑的圆面团;
5、取一个圆面团,整形成半圆形,用两个拇指对顶,挑出面鼻儿,插入切好的红枣(大饽饽可以用整颗红枣),大饽饽九个枣,小饽饽五个枣。整好型的枣饽饽盖上布,放在温暖处再次饧发;
6、等面胚饧发得饱满轻盈,放入锅中,开大火,等蒸锅上气后25分钟,关火,虚蒸5分钟开锅即可。
分解步骤图:
一、打面酵(方言)
原料:面粉400克,酵母10克,猪油60克,白糖20克,蛋清4个
做法:
1、10克酵母用350毫升的30度左右的温水稀释,静置3分钟;
2、猪油隔水加热融化;
3、在稀释的酵母中添加猪油60克,白糖20克,4个蛋清,用筷子搅匀;
4、添加400克面粉,搅成面稀状,盖上保鲜膜放温暖处饧发;
5、待盆内面酵膨胀,表面出现大量小气泡时,取出。
二、发面
1、在充满气泡的面酵当中添加800克面粉;
2、一边添加,一边用筷子搅拌成絮状面块;
3、揉成光滑的湿面团,用保鲜膜封好,放温暖处再次饧发;
4、待面团饧发至两倍大小左右,取出。
三、整形
1、发好的面团,取出揉匀,排气;
2、分割成200克每个的8份面剂,分别把面剂揉成一个个光滑的圆面团;
3、取一个圆面团,用中指和食指对顶挑出面鼻儿,插入红枣,大饽饽九个枣,小饽饽五个枣;
4、成型的饽饽盖上布,放在温暖处再次饧发;
5、饧发至面胚蓬松轻盈状,放入锅中,大火蒸制;
6、上气后25分钟,关火,虚蒸5分钟开锅即可。
关于第一次做大枣饽饽的几点体会:
一、这次的大枣饽饽第一次采用打面酵的方式,用这种方式发面,最大的优点是发酵速度快,口感好,特别适合冬天温度低的情况下发面。当然你也可以采用平常的直接用酵母和面粉一次发酵的方法;
二、用猪油发面,会让饽饽更白更暄更香,这是用别的植物油所达不到的效果;
三、 有意识地把下面这两张图放在一起,前一个是刚刚整好型的,后一张是饧发好的。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从皮肤到体型。饧好后的面皮细腻光滑,蓬松轻盈,吹弹可破的感觉。所以说饧发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自己的室温、面粉湿度、酵母用量以及揉面力度等等诸多细节不同而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只有再次饧发充分,蒸出的面食才会达到蓬松暄软的理想效果;
四、关于凉水下锅和热水下锅的问题,许多博友争论不休。其实我感觉这只是个人习惯不同而已,只要能蒸好,无所谓哪种方法。我个人体会:二次饧发充分的,开水下锅;二次饧发不充分的,可以选用凉水下锅,因为在逐渐升温的过程中,可以让面团得到充分的饧发;
五、我的这些材料用量最终做了6个大枣饽饽和6个莲子,莲子是80克面团的量。关于配比,这只是个参考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和具体情况自由掌握;
六、我的成品饽饽型过于扁平了,看起来不如生坯好看。想要做得立体些,一是面团应该稍微硬点,(我的面团偏软),这样整好型后再次饧发不容易变形;再者给面团整形时,尽量把雏形整得高耸些;
七、口感好的面食需要长时间用力揉面,上面过程图的第三张图片,是断面切图的对比,上面大块面的切面有明显的大气孔,下面两小块面的切面基本没有明显气孔,揉到最后,切开的面团断面应该细腻无气孔。用劲揉出来的饽饽吃起来才香才有咬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