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2》在北美票房成绩优异
时光网特稿 自11月21日上映以来,《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的票房形势如同其名字一样:星火燎原。截止24日,这部由詹妮弗·劳伦斯领衔主演、狮门出品的续集电影在北美开画3天就拿下了1.61亿美元票房。
相比之下,本片在中国上映四天只收获了8240万,而阿方索·卡隆的力作《地心引力》六天的票房超过了2亿人民币。有评论认为,《饥饿游戏》在北美大受欢迎是因为青少年对原著小说的追捧,舆论也将它与《暮光之城》系列电影相比较。
事实上,如果你看过2008年的小说《饥饿游戏》及其两部续作《星火燎原》(2009)和《自由幻梦》(2010),那么你就会理解知道16岁的女主角凯尼斯·伊夫狄恩为什么不仅能让年轻人们神魂颠倒,而且同样也能让年长的读者倾倒。《饥饿游戏》系列电影在北美的受欢迎程度极高,其原因在于,这部看起来只是部科幻冒险动作片的电影,包含了宏大的主旨与作者的政治诉求。
解读故事《饥饿游戏》里只有冒险与科幻吗?
即使你错过了这一现象级的小说,不知道这位凯尼斯小姐是何方神圣也不要紧,以下是故事简介:北美洲在一场大战后被摧毁,在美国原来的废墟上人们建立了新家园。新政府为了维护政局稳定,提出了一个残酷又有效的方法:饥饿游戏。 在富裕的首都周边分布着另外十二个贫穷的地区,每个地区都必须通过抽签方式选出年龄在12至18岁之间男女各一名上供,参加都城举办的战争游戏。规则很简单:为了生存这些参赛者必须杀死对手,因为最终只有一名选手可以活着离开比赛。随后这名冠军将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在稳定各地区大局的同时也提醒着这些地区:来年供上来的小孩子恐怕性命难保,这也是对这些地区早年叛乱的一种惩罚。
但随后政府意识到:让来自12区的凯尼斯和皮塔同时获胜更有好处,这对不幸的恋人能更好地帮助政治宣传。但他们没有料到的是,我们年轻的女主角心中已经燃起了革命的火焰,这一反叛精神很快渗透到其他各区域,被禁锢70余年的人民开始觉醒,要夺回属于自己的自由。
表面看来,这不过是个冒险故事,或是个日常善恶的警世寓言。但是,作者苏珊娜·科林斯(Suzanne Collins)在构建故事框架时想到的只有这些吗?或者只是对极权统治的一种暗示?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小说中的世界观。在小说的设定中,每一个地区都能出产特定的东西来服务第1区,类似于运作良好的大型企业把职能分派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共同协作服务企业核心。比如第2区负责石材加工、第4区负责渔业、第5区主管电力,第7区主管林业,第8区负责纺织,第11区负责农业。而凯特尼斯的家乡——第12区则是负责煤矿开采。讲到这里如果你觉得眼熟,感觉这东西听上去就像是欧洲中世纪时的封建体系,贫农们活着就是为了供奉城堡主与国王。恭喜你,就是这么一回事。
下一页《饥饿游戏》是一个寓言吗?上一页123下一页
(编辑:Yan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