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偷票房>>>>
改票根、装系统,“偷法”五花八门
偷挪票房分两层含义,一是“挪票房”,指把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算入到另一部电影当中。二是“偷票房”,指的是影院为了谋取更大利益,私自出售不与片方进行收益分成的电影票,票款全归影院所有。而十年来见诸媒体、为业内熟知的偷挪票房的手段五花八门,大体可以分为手写票、张冠李戴票、团体票、组合票价,以及改系统数据、双系统等。
网友发布的“偷票房”证据——被涂改的电影票票根
手写、张冠李戴票最常见
去年12月,有网友曝料称《风暴》遭《私人订制》偷票房,并晒了票根,“《风暴》被偷票房!今天来看第二遍《风暴》,买完票发现是《私人订制》的票根!然后手写改成《风暴》!去年4月,也有网友晒票根,称“我来看《毒战》,买的票是《毒战》,电影院工作人员给我的是 《厨子戏子痞子》的票。他说名字无所谓”。
以上的手写票、张冠李戴票是两种最常见的方式,最为大胆、赤裸。手写票,不会进入电脑系统,形式上有零售的手写票,但更多以包场形式进行,等于票款全归影院,发行方分不到。张冠李戴票是“挪票房”,本应算在A电影账面上的钱,被转到B电影身上,这主要是出于不同片方与影院的不同分成协议等。
结构票价、团购票属“高明”
2013年7月,网友上传手写票根,显示有影城推出“加5元送饮料、爆米花”的优惠,吸引观众70元全票观看《盲探》。根据贴出的票根图,最后出票时显示的票价仅为35元,剩下的钱“不翼而飞”。
2013年5月,光线影业发动群众力量,请网友监督“偷票房”现象,有网友晒出他在某中等城市网上团购的 《致青春》电影票,“团购价是26.5元,但票上显示却是0元,问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他们有他们的结算方式”。
以上涉及结构票价、团体票、团购票、会员票等较“高明”的方式,最令发行方头疼。影院的定价并没有违背发行方的最低票价标准,但利用电影内容来做搭售,片方无法享受到所有利润的分成;而一些团体票,影院将票房收入录入他们想增加票房的片子里;一些会员票,不管观众看的是什么电影,预售的票款也会被转到他们想增加票房的电影账面中。
此外,还有改系统、双系统等方式,难度最大。所谓“改系统”,是人工进入电脑票房统计后台终端,修改票房数据;所谓“双系统”,是记账一个系统,报账一个系统。
(编辑:Headche)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