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胜:说真的,我没有想过,因为这一次是我蛮勇敢的去尝试这个题材。我也知道拍出来之后必定会有人家把好莱坞电影跟我这个比较,因为这是我自己挑衅自己,尝试去拍这个题材。我知道是一个蛮艰苦的工作,所以也不敢多想,观众会爱好多想。
主持人徐乐同:也就是说顺其自然。
陈木胜:顺其自然吧,因为决定拍这个题材,已经知道自己已经踏出一个很难的地步。
主持人徐乐同:导演自己也说了,他是一个新的尝试,一个挑衅。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讲,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错,陈导就做了这样的事,纵观中国电影界,没有把电影题材和立意设立在未来视线当中,比如我们去看美国大片,或者现在日本和韩国也在尝试,您是不是当时在想我们中国电影也不能落在别人后面,总得有人先迈出这一步?
陈木胜:我在香港,8、90年代都有拍过一些比较前卫的科幻片,我感到他们很有勇气,像徐克导演,他之前拍《玛丽亚》,很多年前他已经踏出这一步,我感到非常英勇。因为我感到我们现在距离好莱坞的科技很远很远,往后会更加远。刚刚说勇敢尝试拍这个题材,对我自己来说其实是很大的一个挑衅,一个科目。要尝试,要多用这些科技,我信任未来的电影里面如果没有科技的话很难达到观众对于电影的一个幻想空间,对我们的请求。
主持人徐乐同:一个预期。
陈木胜:对。所以这次用这个胆子去拍,盼望我们可以用一块钱,人家用十块钱,而且我好好利用这一块钱,我盼望下一期有两块钱,因为我们已经经过那个,走近一步,人家想本来你可以有这个概念和进步了,我给你两块钱。
主持人徐乐同:没错,像您说的这个我能懂,拍摄电影毕竟资金投入方面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像国外好莱坞,马马虎虎一部剧,可能就投资两亿。
陈木胜:美金。
主持人徐乐同:对,还都是美金。(笑)因为我们起跑线不一样,像您说的,我们努力做到用一块钱做出来的事情,也许能达到两块钱的后果。
陈木胜:观众不管你一块钱,还是两块钱,直接看电影,就是想满足自己。我盼望用我们的角度,或者我们的伎俩,好好的利用这一块钱,用完这样一块钱能够达到什么后果呢,我自己心坎非常明白。观众的请求我也明白,可以说是一个抵触,你要拍这个题材吗,你就要吃这个苦头,我就吃吧,没所谓,所以必定会有人爱好,有人不爱好,不管你是科幻电影,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电影。所以没所谓,就是朝着这个心态去做。
主持人徐乐同:自己把自己的心态放温和。
陈木胜:温和一点。
主持人徐乐同:像您自己说这个挑衅,包含之前您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自己确定也得小迟疑一下,我们从02年开端,您基础上每年一部剧,09年就停了,08年拍完《保持通话》,就等于说09年到10年这段时间是全都在筹备《全城防备》吗?
陈木胜:对。
主持人徐乐同:您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筹备。
陈木胜:对,用了一年多,把特技做的不好的我在改,盼望可以改好一点。也是同一个问题,常常都说我们拍这个题材是永远不能追的上好莱坞的,用一点点时间去追吧,让我去追一追吧,不能光说我们不行。
主持人徐乐同:对,总得尝试。
陈木胜:我们自己常说,不能不给自己信心,不要把自己压逝世,然后怎么活下去呢。往后的电影是不是一提中国人不能拍科幻片,就是你压逝世我,我永远都不拍,下一个导演不拍,没有导演敢拍,观众一听这个名词就不看,我们就永远没有进步。我盼望可以留一些空间给这方面的导演和创作人,能有一些兴趣,或者给他们一些信心,当时投资也是很大的问题,他们有没有信心投资在某一个导演身上,这一次对我盼望,或者对我满意,下一次会不会给我两块钱,对我来说是一个问题,或者投资在另外一个导演上面,不要胆怯,不要怕,拍下去,把所有东西弄好。毛病必定会有的,拍下去可能有人爱好,有人不爱好,或者里面有一些不足的,下次会更好。人生就是有高有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