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监管层现在对于涉及房地产公司的融资、再融资、发行股份购置资产,甚至包含国资的行业整合正在全面予以“冻结”、暂停。
因股价持续大跌主动撤回非公开发行申请的招商地产(16.40,-0.18,-1.09%)(000024)周二公告称,撤回申请于6月21日获得了证监会的批准。令人惊叹的是全部撤回程序的高效率:6月7日,招商地产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撤销计划;6月8日,公司及保荐机构向证监会提交了撤回申请报告;6月21日,获得批准。
上海一从事并购重组的投行人士接收《大众证券报》采访时表现:“都是‘国十条’政策的后续落实,目前来看监管层的履行力度要高于‘国十条’请求。”
在给撤回申请“大开绿灯”的同时,证监会对于涉及房地产业务的发行股份购置资产申请予以了严格把关。上周五,中卫国脉(8.16,0.13,1.62%)(600640)公告称,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计划提交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审核未获得通过。此预案去年底获得了国资委批复。“没有措施。现在涉及房地产的,不管国资、民资,都‘一刀切’,没有分类。过会的、已经受理的、过内部决策程序的都一刀切。”前述投行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近期监管层对于涉及房地产业务重大资产重组的监管已经前置到公司内部决策程序。附属于上海市国资委的上海地产(团体)有限公司旗下的金丰投资(7.11,0.00,0.00%)(600606)、中华企业(7.18,0.00,0.00%)(600675)本周进入持续第五次“因重大事项停牌5个工作日”的周期。
对于如此“异象”,前述投行人士称:“现在连董事会程序都不让进了。交易所不受理房地产企业的重大资产重组材料,更不要说证监会了。”
根据上交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每30日发布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显然,金丰投资、中华企业现在持续5天重大事项停牌,则是没有被容许进入30天的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程序。
前述投行人士最后向记者大言苦水:“过会的不给批文,受理的不给反馈,报材料的不给受理,想开董事会出预案不给开。总之一点,960万平方公里,房地产公司融资与重组全部扑杀,不论有辜无辜。监管层对于房地产调控一点不输给银监部门的二套房认定标准、国土部门的土地新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