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客套,对于这次并购,陈晓向本刊特别指出,自己当年是“将永乐托付给国美”,在他和黄光裕之间,不是简单的感情,“我认为我和他同样有理想,希望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好,”几个月后,黄光裕邀请陈晓担当国美电器总裁一职。
事实上,促使国美收购永乐的原因是多重的。从行业角度来讲,永乐在南方的品牌对国美有吸引力。百思买收购五星后,本土家电零售商多少有点心存忌惮,迫不及待地大肆扩张。另一方面,尽管黄光裕在1999年率先展开国美在全国的圈地运动,但他也深知这非长久之计,在西方,这个原始积累大约用了十年,在2005年一次采访中,黄表示,他觉得在中国这个速度会更快。
而陈晓治下的永乐,尽管业绩逊色,但“那时国美在上海的业务是远逊于永乐的,我去了以后发现整个永乐其实在管理结构上要远优于国美的,这是一家很好的公司。” 北京华业地产总经理陈云峰回忆说,2003年,他以国美电器北京总部营销总监、管理中心总经理的身份,曾受国美总部委派援弛上海考察。黄光裕清楚,陈晓二十年的行业积淀及他重视单店盈利的经营思路,正是国美未来所需要的。
来自黄家的说法是,黄当时主动聘请陈晓担任总裁。首先,黄认为这不会对己不利,而他看重陈晓之处也不仅在于能力,更重要的是:陈当过老板。“过去高管们经常不理解黄光裕的想法,陈晓不一样,他自己做过老板。很多时候他能以黄的立场想问题,能将黄光裕的话翻译给高管们执行。”前国美电器常务副总裁助理、现江苏新日电动车副总经理胡刚对《环球企业家》说。
这位国美创始人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差别导致二者对公司态度迥异。实际上,这是黄光裕闯荡江湖二十年的一个重要经验。在他看来,经理人不会对真正牵挂公司命运,但老板不同,他会与所创企业同生共死,不惜一切代价。从某个角度看,在日后的国美控制权之争中,这个观念起了决定性作用。
与此同时,2004年,“国美电器”借壳“中国鹏润”在香港上市,黄光裕尝到资本运作的乐趣。从2004年至2008年事发前,黄光裕从香港股市共套现约135亿元人民币,这引发了香港证监会的高度关注。但在当时,黄欲罢不能。国美的融资能力,以及零售业与地产业的联动进一步扩展了黄光裕的商业视野。
然,这牵扯了他太多精力。为熟悉香港繁复的法律和证券治理规则,黄光裕曾聘请香港证券分析师,凌晨三点多,拿出小黑板给他讲解。2005 年3月,每天工作近15个小时的黄开始脱发。“他掉第一缕头发的时候,是和我们开会,他正在挠头,坐在旁边的杜鹃说,你怎么掉头发了,”一位鹏润投资内部人士说,后来“刷刷地掉”,索性剃光。
而就在2006年收购永乐的同时,黄也在进行收购中关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谈判。2006年7月23日宣布收购永乐,2006年8月他便最终入主中关村。多年来,黄一直希望国美能够把战略权和管理权分开,未果,直到陈晓出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