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完变相降价、零成交等一系列试探性动作之后,部离开发商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等待似乎落了空,一些观察人士所谓误伤经济的借口也并没有动摇中央调控政策的决心。
自4月中旬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调控政策出台至今,已接近百日,楼市张望气氛越来越浓重,部分一线城市成交量大幅降落,上海、北京等城市月成交量甚至一度萎缩70%-80%。6月以来,北京、上海、广州多家开发商的新盘成交惨淡,零成交日零成交楼盘零成交区域等字眼不断呈现在媒体的报道中。一线城市部分楼盘开端降价,土地市场降温迹象明显。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降落0.1%,这是近15个月来房价首次降落。但就在这个关口,关于放松调控政策的声音一下子多了起来。
某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旭告诉记者,误伤经济正成为一部分人阻碍履行楼市调控政策的借口。目前包含一部分处所政府在内,各方主体对此次楼市调控多少存在一些疑虑。有的甚至还认为之前的几次楼市调控最终都以放松或救市告终,由此推断下半年或者明年年初可能会旧事重演。
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房地产行业已经绑架了处所政府,尤其在今年经济发展还存在不断定因素的情况下。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教授认为,现在开发商心里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成交量不断萎缩乃至房价下跌,首先担心的就是处所政府,因为这会造成处所政府税收收入、转让土地收入的降落。而银行信贷方面,也会因成交萎缩、房价下跌受到影响。可以说,现在形成了这样的格式:中央政府盼望调控真正产生后果,而开发商乃至银行业等都不盼望房价降落。
针对这些乱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银监会、国资委12日分辨作出回应,重申调控政策延续性。7月20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再次强调要保持调控力度不放松,确保政策实行的稳固性和持续性。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哈尔滨出席2010中国市长论坛时,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余位市长、副市长也表现,一旦放松,房价会强力反弹,调控政策毁于一旦,政府也会失信于民。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董事程澐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典范的政策市特点,调控政策是根据市场的起伏变更张弛有度的。下半年中央调控政策是松还是严将受到三大要素影响:即银行对信贷政策的履行标准、处所政府对调控政策的履行力度、舆论监督的透明程度。预计下半年调控方向将以细化现有政策的深入实行动重点,在增进保障房建设、增加市场供给以及克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等层面上实行调控。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认为,解决楼市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要增加商品房市场土地有效供给,增加持有高端房和多套房的成本,同时考虑到与之相配套的风险把持、住房保障、租房系统、拍卖机制等。应当从土地流转制度、财政税收制度、金融监管制度、住房保障制度、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土地拍卖制度等六大制度建设方面入手,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建立有效市场,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领导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增进房地产市场稳固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