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处所融资平台,是房地产调控之外,事关中国经济远景的另一大变数。
5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加强处所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作出安排。而如何“分类清算规范融资平台公司”,处所政府与中央政府职能部门间已似对垒。甚至有人担心,过于严格的治理政策,可能致经济于“二次探底”。
不过,一位省政府金融办负责人向本刊记者坦言,在强调风险、清算规范的时候,“处所财政能愿意说吗?确定想赶紧(把项目)藏起来”。
既要防备处所财政金融风险,又须顾及处所已有及今后的政府投资,这是未来政策的平衡点。毕竟,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于处所政府是一项长期任务。
分类管理难点
分类清算的前提是搞明白总量。这轮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经济刺激之后,处所政府负债范围到底有多大,还是没有正解。
除却过去就有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贷款、金融机构借款和拖欠款等负债,2009年以来处所政府新增的负债重要包含,财政部代发的处所债,以及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和城投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其中,前者属于纳入处所政府预算的显性负债,后者则多是以处所政府担保或承诺方法存在的隐性负债。
根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估算,2007年末,处所政府债务约4万亿元,其中,融资平台债务约1万亿元。
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余额,银监会的最新统计是7.38万亿元。粗略估算,2009年末,处所政府债务范围将接近11万亿元,相当于2009年处所本级财政收入的3倍。
一位大型国有银行贷后管理部门负责人向本刊记者坦言,现在的难点在于,对融资平台的定义不清,银监会7.38万亿元的数据,是在各家银行对融资平台贷款“口径不一致、松紧不一”的情况下得出的。
“中央政府盼望摸清底数是好的,但是最起码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上述国有银行贷后管理部门负责人流露,银监会听取了几家大行的建议后,有望近期发布统一处所融资平台统计口径的文件。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评级总监周沅帆认为,处所政府的融资平台应当分类管理,发债审批流程和偿债方法也应有所差别。这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项目但几乎没有收益的公司,偿债资金重要靠财政补贴,这类公司应当发市政债或准市政债;第二类是有项目也有收益的公司,应当逐步转为项目收益债;第三类是既无项目也无收益的公司,纯粹是投融资平台,可以考虑关掉。
对于不同类别的融资平台债务,处所政府的偿债义务也迥异。北方某省政府金融办负责人向本刊记者提到,上述第一类公司是典范的政府平台,财政可以负责还钱,而第二类是企业型的,其负债不能都算处所财政的义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