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播出的央视 《经济半小时》栏目,对北京的空置房现象进行了调查。调查发明,北京卫星城入住率较低,有的楼盘40%的住房没有入住。
几天前, “全国空置房高达6540万套”的说法被高调证伪。因为此说法是根据住宅电表持续6个月读数为零的数据推算得来,国家电网公司称他们没有发布过此类数据。有房产界人士更是厉声责备称,这一说法 “非常可笑,不啻为天方夜谭”。然而,这样的辟谣证伪似乎并没有迅速颠覆上述 “谬论”所造成的影响,原因之一就在于空置房现象是人所共知俯仰皆见的问题, 6540万套的 “数字”准确与否,并不影响大众的切身感受。
对于房地产调控而言,住宅空置率无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数据。根据国际通行的共鸣,商品房的空置率在5%-10%之间为供求平衡合理区;空置率在10%-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提示要采用措施加大商品房销售的力度;空置率在20%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存区。对于房价长期高企不降的中国楼市而言,住宅空置率数据又具备别一层重要意义。商品房销售茂盛且价格飞涨,同时伴生住宅空置率过高现象,一般意味着楼市投资和投机气氛浓重,需要通过开征物业保有税等措施遏制投机行动。同时,住宅空置率数据的透明,对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具有直接作用。供给信息的不透明,常常造成买方的恐慌,空置率数据是应对恐慌的良药。
令人费解的是,一个如此重要的数据,却长期遭遇被人为 “空置”的命运。在关于空置房问题的争辩中,有多家媒体向国家统计局、住建部等权威部门求证空置率具体数据,但均没有得到确实成果。一位接近国家统计局的人士向 《经济参考报》流露,由于这一数字较为敏感,而且统计局统计口径与当下市场通用口径存在必定的差别,这一数字早就不对外颁布了。口径差别不是问题,此前在房价涨幅、失业率数据等方面早已呈现过多次口径不一、成果不同的问题,天没有因此塌下来,反倒是道理越辩越明。让人忧心的,其实是因为敏感而不颁布。并不是所有的敏感都指向不颁布,对大众,而言,正是因为敏感和在乎,所以才盼望权威部门尽快颁布。
因为敏感所以不盼望颁布的,只能是那些靠不透明而获得宏大利益的利益相干方。住宅空置率被长期 “空置”,已经见证了利益相干方的游说才能和左右调控大局的本事所在。他们对于人所共见的空置房现象视若不见,对于否定和攻击不合他们心意的空置率数据却用力甚猛。“6540万套”并非唯一的住房空置数据,通过调查电表研究住宅空置率的第一个吃螃蟹者,是北京联合大学的张景秋与孟斌带领的课题组。他们对北京50多个2004年到2006年售出后入住的小区用电情况进行的调查表明,电表几乎不走的比例高达27.16%。针对这一数据,又有房产专家站出来说,这样的调查方法不科学,国际惯例终于又一次不符合他们的“国情”了。
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建议国家尽快做房屋普查,这样一个建议该是科学的了吧?被空置的住宅空置率数据,请尽快接纳民意的入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