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日称,中国经济已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独有偶,英国也有研究报告指出,按照当前的经济增速算,估计中国9年内可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些言论与报告一出,立即引起全球媒体关注。有媒体认为,中国的GDP数据不正确或被高估了,不要太把它当真;也有媒体认为,中国经济领先于世界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对中国GDP数据的真实性,笔者这次倒认为问题不大。如果以近30年来的经济增速、以现行的国民币汇率来看中国经济总量,达到现在这样的总量程度基本不是问题。尽管其中会有虚报的省份,但对于那些经济发达的省份来说,其GDP增加不仅不会虚报相反可能会隐报。比如沿海一个广东省,其GDP相当于内地十几个省的GDP总和。如果沿海发达经济省份GDP隐报,那么内地有省份的GDP虚报一些,对全国GDP总量真实性不会造成多少影响。因此,中国实际GDP总量与国家统计局颁布的GDP总量差距不会太大。对中国GDP的数据不需要太多的猜忌。
有问题的是,虽然中国GDP总量大,但人均GDP与欧美国家相差太远。当前中国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不足日本美国的十分之一,不足法国英国六分之一,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只算中下游程度;此外,中国GDP增加质量同样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可比。因为,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加,重要是建立在两条腿的基础上,一是出口,二是房地产。出口增加把中国经济带向国际市场,让中国分享到了上一轮世界经济增加成果。但房地产快速增加却带来了一些严重问题,它是建立在土地资源粗放型经营、房地产投机炒作、房价快速飙升、房地产泡沫吹大的基础上的。而这种GDP增加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固发展的严重负面因素。如果这种房地产GDP增加不调剂,将严重影响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固发展。幸好,国家对房地产泡沫有所认识与警觉,并出台了国十条,下降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此外,中国GDP质量问题还表现在经济存在几个宏大不平衡。比如城乡经济严重不平衡,30年的经济改革既取得了宏大成绩,也让城市与农村间的差距扩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等在全部国家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小。二是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就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来看,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开端接近发达经济国家的程度,但是内地不少省份则落伍十几二十年,而且越是内地其落伍程度就越大。由于中国经济这种区域性不平衡,国内各省市GDP增加幅度可以同样高,但是其质量会差别很大。第三个不平衡还表现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严重悬殊。由于中国经济是由打算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经济,在这种转轨的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的干涉无所不在。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国民的收入分配多少与权利远近有重要接洽,与政府权利越远,其获得的财富也就越少。这样,高速的经济增加就可能让其财富为少数人所占领,从而引起全部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可以说,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中国GDP增加之质量,也容易为中国经济未来增加增加艰苦。如果说,这种经济增加不平衡不改良,中国GDP增加总量最高,其意义也是不大的。
所以,对于经济实力,我们不要由由然地过高估计自己,我们的经济实力只处于发展中国家程度,我们还要努力的处所实在太多。我们只有不断反思自己,同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问题,努力工作,才干发明一个又一个光辉。否则,中国只要产生一次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就可能让经济倒退几十年!(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特约评论员易宪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