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不怕,楼市打喷嚏 宏观经济不会感冒
国家统计局上周持续两天颁布的数据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一是5月份CPI同比涨3.1%,PPI同比涨7.1%;二是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2.4%,涨幅呈现回落,1-5月,商品房销售额1.58万亿元,同比增加38.4%,增幅比1-4月回落17.0个百分点。
尽管国家统计局消息发言人盛来运表现中国经济不存在产生滞胀的可能性,但人们对经济可能呈现硬着陆的担心已经开端加剧。尤其是许多市场人士认为,最近针对房地产市场投机的系列政策导致整体经济,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硬着陆的风险较大。
而另一个不容疏忽的事实是,中央高层近期频繁表态对当前经济增速的担心,楼市和经济全局的关系此时亦显得十分奇妙,毕竟房地产业在去年我国成功实现"保八"目标中贡献突出。而今愈发严格的楼市调控,是否会引发经济的第二次探底?
京沪穗深建筑面积仅占全国3%
一个月以前,许多市场人士还在认为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是通胀和过热。而今他们开端担心最近中国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投机的系列政策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硬着陆的风险较大。
担心的源头来自于4月17日,国务院下发了一份措辞严格的通知,请求各级政府和重要部委采用一致举动,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和房价过快增加。其中措施包含:对购首套自住房且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30%,而目前的首付比例为20%;在房价"过高"或上涨"过快"的地区,银行暂停发放第三套住房贷款,并对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住房贷款等。
上述针对房地产市场投机的政策出台至今已有一个月了。房价似乎已经不再快速增加,在一些重要城市,房地产成交量呈现了大幅下滑。5月份房企交出的首份成绩单显示,绝大多数的房企销售事迹呈现腰斩,其中,北京市实行了比较严格的收紧政策,当周北京的房地产销售比上周下跌了49%。杭州的投机气氛显然更浓,其跌幅高达61%,显示了向下的趋势。
"为了衡量出具体的影响,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懂得重要城市住宅类房地产建设和交易对于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摩根士丹利亚太研究部分析师王庆等研究发明,全国范畴内,住宅类房地产竣工面积仅占所有房地产面积的50%。另一半是非住宅类房地产,如工业和商业建筑。而且,约40%的商品房(占所有建筑的15%)位于本次严格调控措施涉及的35个重要城市。其他60%的"商品房"均位于中小城镇,这些中小城镇的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62%。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4个一线城市,其一级和二级住宅类房地产市场被认为流动性过高,投机过于活泼,但是其竣工面积只占全国总量的3%。
显然,如果只根据受此类严格政策措施影响最大的重要城市的住宅类房地产市场来评估中国经济的总体实力,则难免有失偏颇。这只是固定资产投资和总体经济的一小部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