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产业研究所负责人伍智杰表现,通过用户订阅收费,手机漫画更能保证赢利的稳固。
手机漫画与传统漫画的内容表现大相径庭,手机漫画更多是一种碎片化、信息化的表达,需要把大批的、更有创意的内容迅速转达出去,这恰好与中国新一代漫画读者的需求相吻合。
而内容供给方的赢利起源于再加工。手机漫画并不是简略地将纸质漫画传送到手机上,而是要经过繁琐的加工,要制作出符合手机制式的产品。“不仅要把纸质图书电子化,还要加工、编辑、数字化转换、再编辑。”温泉认为,这个加工过程,运营商、技巧平台、内容方都很难独立完成。“内容供给商不控制技巧,无法满足真正的数字浏览体验,技巧供给商控制技巧,但是不懂得内容编辑如何取舍,两者需要通过更专业的合作者搭建桥梁。”据悉,“移动漫”即定位于资讯漫画,每期缭绕蚁族、蜗居、低碳、环保等社会话题,通过漫画和评点两种情势对热门资讯完成二次加工。
据温泉介绍,漫画数字化的成本很高,目前并没有找到非常快的切割方法,只能依附人工操作,在制作初期,一本150页的漫画书需要7个人加工1周,这是目前制作手机动漫的一大障碍。
“嫁接”电子书: 数字漫画的无穷远景
今年年初,安徽出版团体的漫画《魔术笔记》在纸质图书尚未出版的情况下,即在苹果官方利用程序商店上线,成为全球首批iPad中文利用软件之一,引起业内注视。在iPad上,不同于纸质漫画书的单纯浏览功效,漫画读者还能直接在线购置玩具,能收看漫画改编的动画片,使动漫产业链得以无缝链接。
而安徽出版团体与iPad的合作,则给电子书厂商供给了另一种思路:除了图书和杂志,漫画也是电子书的内容之一。
伍智杰预测,当数字终端足够发达时,未来的漫画出版或许不需要走纸质图书的道路,漫画可以经过编辑加工,通过手机、电子书等终端直接线上出版,通过便捷便宜的方法,读者可能更爱好浏览数字漫画。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或许不久之后就会呈现融合互联网、手机、电子书优点于一身的数字产品,届时,中国数字漫画将有更大范围的发展,用电子书看漫画也将大范围普及。
金城认为,中国的数字漫画有先天的机会,对照漫画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的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来说,中国的读者更加适应数字化的新漫画,并且电子书中的漫画,也不仅仅是简略的平面漫画情势,会参加更多内容,比如参加音乐、声音等,漫画甚至还可以动起来。
而随着数字技巧的快速发展,数字浏览体验越来越人性化,更易于接收。“5年之内,或者更短时间内,读者就会习惯浏览数字漫画。科技给我们带来极慷慨便,可能不久之后用电子书、手机等浏览漫画会比翻书有更好的体验。漫画的浏览习惯不会是大问题。”金城看好数字漫画的未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