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的“主流文化”是:青少年的重要任务是读书,把书读好才有将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顺利读完小学、中学、大学,日后有一个风光的工作,美好的未来。孩子们却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厌倦了填鸭式的应试教导。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人生,为何要为父母的请求买单?
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好成绩,而成绩往往成为评判一个孩子好坏的重要标准。当学习上的失意让他在现实生活中频受欺辱时,在家中又得不到父母的懂得和关爱,于是难免会沉迷虚拟网络的那仅存的自在。孩子们的思想还不太成熟,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只得到网上寻找精力避难所。他们的价值观和行动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屡遭鄙视和排挤,在网络上却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响应。孩子们对网络的迷恋,是教导的盲点和交换的缺失导致的。
而子女所热衷的这种网络生活方法不被家长们所懂得的时候,年轻一代这种新的娱乐方法变成了不容于上一代人的“亚文化”,而“网瘾”少年的“杯具”就在于此。这就是为什么“网瘾”陶宏开教授的博客上那么多的玩家在叫骂,但是在电视争辩节目《民生大议》的现场上却有高达95%的观众支撑,因为这些观众是家长。
随着网络的进步,这种年轻一代的这种“亚文化”与上一代人的“主流文化”形成激烈冲突,最终不可协调,于是处在高处的上一辈就幻化出了“网瘾”这个称谓。
正如央视焦点访谈在16日《用亲情防治网瘾》节目里头所指出的:孩子被网瘾,家长要吃药!孩呈现问题,家庭是重要原因。“网瘾”不是问题,两代人的文化冲突才是基本问题。
冲突的调解,需要双方的沟通交换和相互懂得。对于父母来说,网络信息化是将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在 6月8日中国国务院消息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状态》白皮书表现未成年人已成为中国网民的最大群体,截至2009年底,中国3.84亿网民中,未成年人约占1/3,互联网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白皮书表现,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中国政府将积极推动“母亲教导打算”,帮助家长领导未成年人正确应用互联网。
从中我们看到,正如此前的武侠小说一样,此时上一辈人所感到的“亚文化”在将来可能一跃为主流文化,成为领导历史前进方向的时代潮流。也许当“网瘾”成历史的时候,那就是“网盲”热议的时候。所以,对于子女不是一味的禁止其上网,而是领导其上网,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需要更多的站在上一代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少一些“愤青”的情感。恼怒和叛逆只会激发问题而无法解决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毕竟不是“洪水猛兽”,“网瘾”也只是过眼云烟。对于网游厂商来说,应当多承担起行业应有的社会义务,言商也需言德!这将有利于改良自身的行业形象,避免成为两代人文化冲突的导火索。
国际禁毒日由来:
1987 年6月,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批准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器重,同时号召全球国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
起源:挖贝网
【编辑:暖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