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工商总局出台《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动管理暂行措施》,断定了个人网上开店“实名制”原则。
此前不久,国务院消息办有关负责人也表现,我国正积极摸索网络实名制,包含在重点消息网站和重要商业网站推行论坛版主实名制、取消消息跟帖“匿名发言”功效,而网站电子公告服务(BBS)用户身份认证工作也在摸索中。
这被视作我国首次就网络实名制明白表态,而“网店实名”无疑迈出了本质一步,意味着不仅网店、论坛须真名实姓注册,发博、跟帖甚至人肉搜索也可追根溯源,这种机制因此招来网友不同声音。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分析表明,中国推行网络实名制慷慨向正确,但还不具备“一刀切”的条件,事实上也不适于“一刀切”。
“因网而异”分类管理
目前,真正采用实名制的网站很有限。在上海,“市民信箱”网站是其中之一。“市民信箱”最初供给的基础服务是为上海市民免费开设个人电子邮箱,因此市民一般持身份证、社保卡、户口簿等证件在线下窗口申办,注册与真实身份一一对应的用户名,并开通专属电邮。此后,市民信箱延伸出博客、论坛、问卷调查等相干服务。
尽管市民信箱现有380万实名用户,活泼用户也有一两百万,但管理中心副主任凌力坦言,在博客、论坛等板块发文、跟帖并不热烈。不过,由于实名制确保了收件人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利用市民信箱接收并支付水电煤账单的服务较受欢迎,在信箱中供给医院电子病历收发服务也在积极试行。
作为信息安全范畴的副教授,凌力认为,网络实名制可以“因网而异”、分类管理,并非所有网站都需要实名制。目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站对实名制存在需求。总体而言,利用类网站的实名需求高于言论类网站,包含电子邮箱实名、网上交易实名、电子支付实名、网络游戏实名、婚恋交友实名等类型。
“先抓大头”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积极摸索网络实名制”的,是“重点消息网站”和“重要商业网站”。这比较符合网络实名制推行的规律。
中国并不是第一个摸索网络实名制的国家。5年前,韩国政府就发布 “网络实名制”规定。2006年底,韩国国会还专门通过立法修正案,规定重要门户网站在接收网民留言、发布照片和视频等操作前,必须先对网民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进行记录和验证,否则网站将被处以最高3000万韩元罚款。至2007年,韩国日访问量超过30万人次的35家重要网站,开端陆续采用实名制。去年,实名制范畴扩大到日访问量超过10万人次的其他153个网站。如今,韩国网民已基础适应实名制上网。
显然,韩国推行实名制的策略在于“先抓大头”,这同样值得拥有4亿网民、300万网站的中国借鉴。网站流量的大小,是实名制推行顺位的重要参考。大型网站可以带头示范,再慢慢推及中小网站。业内预判,网络实名制对人气基础较好的网站一般不会构成重大影响。虽有可能因此丧失必定商业利益,但实名制也确实有助于减少不良信息发布,下降网站管理成本。
沪上IT主管部门一位从事合作交换工作的负责人表现,根据不同用户范围和用户群体,网络实名应有差别地看待。一些很小众的网站,还有一些带有专业性质的网站,目前还没有实行实名制的必要性。他认为,在实名制逐步推广时,应把握好网络管理的标准,注意疏胜于堵,避免矫枉过正,并留有必定的非实名网络渠道。
后台基础尚待成熟
几乎所有专家都持此观点:网络实名制慷慨向正确。上海市信息学会会长黄晖博士认为,网络实名制重要限制不负义务甚至违法的网络言行,这是国际网络界的主流趋势。他说,在另一个互联网大国美国,实名制抓得更严。
作为网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的网络实名制建立在高度联网的社会诚信系统基础上。在美国网站注册,需供给个人驾驶信息、信用卡信息等,这些个人身份信息尽管疏散在各个部门、机构的数据库内,但在社会征信库中却是全部相通的,可以相互认证的。因此,任何注册后的上网运动,如有必要追溯,则都可通过数据网来追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