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绿豆、囤大蒜是一种投机行为,囤点无线网址则是一种时髦”……日前,笔者发现,无线网址成为热议话题,以挖掘互联网地址资源为投资的“玉米虫”开始从传统互联网转战移动互联网,目标直接锁定无线品牌资产——无线网址。
据了解,此次热议的焦点在于最新出台的《无线网址争议解决办法》。《办法》规定了“所争议无线网址注册期限满两年的,无线网址争议解决机构不予受理”。同时,明确只有在“注册或者受让无线网址是为了向作为民事权益所有人的投诉人或其竞争对手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该无线网址,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时,才能被认定为“恶意”。
此新规一出,对于互联网极其敏感的“玉米虫”来说,立刻嗅到这是“无线”商机的投资蓝海。
与域名注册原则一样,无线网址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注册均采取“先注先得”的国际惯例。抢注的兴起则意味着防御的开始,当“玉米虫”在创意无线网址的时候,一旦企业品牌保护意识与行动缺位,品牌抢注就很难被避免。
其实,早在两年前,一些敏感的企业,如长江实业和中国银行等早已将企业相关的关键词注册下来,但与此同时,仍然有许多企业尚未意识到这些重要性,保护意识处于空缺状态,这也无形中给“玉米虫”带来可乘之机。
因此,对于我国的企业和品牌来讲,加强“无线品牌”的保护意识刻不容缓。刘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