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郝俊慧
尽管“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已经过去两年半,但对于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而言,噩梦并没有彻底过去。作为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和他的同事们关于取消“五一黄金周”的提议被国务院采用。然而,此后蔡继明却陷入了一场长达两年的“网络暴力”。有网民在百度开设“蔡继明吧”,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并在贴吧上颁布了蔡继明的家庭电话、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类似“你个龟儿子,你不得好逝世……”等的凌辱性短信有上百条。
6月10日,蔡继明一纸诉状将百度告上法庭,恳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关闭“蔡继明吧”,在百度贴吧公开发表道歉声明并保持两年以上,赔偿原告各项费用210万元,其中精力丧失费200万元,理由是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受到侵害。
记者调查
百度删帖之难
即将在7月1日实行的《侵权义务法》第36条明白规定,“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站删除失实帖子,而网络经营者有义务删除、屏蔽、断开涉及侵权的链接帖子。网络服务供给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用必要措施的,对侵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义务。”上海信息法律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立告诉记者,只要被侵权人将自己通知百度的各种方法(比如电话录音、邮件公平)进行证据保全,而百度始终没有采用举动,那么理应承担连带义务。
但在实际操作中,谩骂、毁谤、谣言等等内容,在贴吧中并不鲜见,而被侵害人如果盼望百度将这些帖子删除,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尽管蔡继明是清华大学教授,是社会大众,人物,但他在与百度的初期交涉中,并没有得到任何“优待”,直至接到蔡继明的律师函,百度才采用了删帖举动,而对于其它普通百姓而言,与百度“打交道”更是一件难事。
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贴吧中曾呈现过对校长指名道姓的人身攻击帖,为了删帖,他曾多次拨打百度客服电话却始终无果,也曾直接“冲”到百度上海公司,却被告诉不负责此事,发给百度投诉邮箱的邮件也有去无回,“和百度相比,我们都是弱势群体,难道只有走上法律程序,才干有人搭理我们吗?”
虚拟“公共场合”也应保护人权
“渐成‘公共场合’的百度贴吧与‘正义’两字渐行渐远已是一个无法掩饰的现实。”IT行业独立评论人姜伯静向记者表现。在他看来,随着网络与人的生活的联合越来越紧密,将贴吧称为与商场、娱乐场合、广场功效类似的公共场合很符合网络的发展趋势。因此,百度作为贴吧的管理者,对此应负有不可推辞的义务。
在10日的庭审答辩中,百度提出的理由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收到原告的律师函之后,百度公司按照法律的规定,对投诉的内容进行了处理,因此没有义务。
但在姜伯静看来,百度并没有尽到任务。删帖只是百度的义务之一,“它的任务还应当包含对贴吧中涉及的人进行保护,对贴吧中涉及人的人权做到尊重。”他举例说,假如商场中有人恶骂顾客,商场应当派保安加以禁止甚至报警,可假如商场对骂人者不闻不问甚至靠骂人者集合人气、为骂人者供给方便大开方便之门的话,应当要追究商场的义务。
“根据工信部最新规定,BBS、论坛等互动场合必须有经过培训的安全管理员24小时巡视,这变相阐明,百度对发帖内容具有先审后发的任务。”李立认为,百度在此事中绝对应负义务,但面对浩如烟海的贴吧,百度不可能投入如此多的人力成本,“说到底,还是商业利益在作怪。”
姓名权到底谁做主?
由于百度贴吧大多以人名、地名、学校名等带有明白指向性的名称为贴吧名字,因此贴吧内发帖的内容便很容易涉嫌侵权。
蔡继明此次请求百度删除“蔡继明吧”的理由,便是其侵犯了姓名权。然而,“姓名权在中国还远不成熟,《户口登记条例》第18条‘国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时,有权请求结束侵害,恢复名誉,打消影响,赔礼道歉’的规定很容易被抓住漏洞,所以百度才会有恃无恐。”姜伯静举例,比如姓名的归属权,中国重名很多,同名同姓这个问题在面对法律纠纷时不好解决;其次,本来的法规对“侵害”、“影响”的说明很不明白,这都导致最后义务认定存在含混地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