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自3月25日发布创办新的平台后,胡舒立已经在多个演讲场合打广告,期望更多人懂得她致力于的范畴。
一名与会人士说:“我怎么感到像是来卖杂志的?”然而,坐在前台的政府高官及商界人士,仍然试图从大屏幕上胡舒立制作的PPT内容中,找寻到她与众不同的观点。
真实的一面
提示别对人口红利持续长久抱幻想
胡舒立的演讲主题是从确定东莞的成功开端的:东莞是一个奇迹。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出色的缩影。我只想说,东莞在2008年能成为总产值7200亿元的大型工业城市,与七八年前相比增加了1000多倍,这在高速增加的中国,东莞的增加可以称为是奇迹中的奇迹。
接着,胡舒立提出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展开演讲:在这么多年中,像东莞这样的城市,政策和机制的优势正在消散。如富士康的涨薪冲击波,也是对珠三角这种以低成本经济模式的挑衅。
她引用学术界关于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散的说法,认为东莞现在越来越接近学者们所说的刘易斯拐点。“尽管这个观点在学术界仍有争议,但现实与实践更偏向于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红利消散事实,对于低成本劳动持续长久是不能够有幻想的”。
胡舒立提示:“我不是阐明天早上,劳动力成本就要增加多少倍,企业必须认识到,便宜劳动力和低工资的神话已经幻灭。”同时她认为,从4亿农民工的数字上看,中国劳动力的供给是充分的。
坐在台下凝听的观众之一——主管外贸工作的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早在今年4月份招工难时,接收过《中国经营报》专访,当时他就已经谈到对人口红利消散的认识:我不太赞成中国“人口红利”已经耗尽的说法。
改革开放30年,东莞和珠三角地区至今仍能依附内地丰富的劳动力,保持自身的成本竞争力,信任可见的将来这种优势仍会存在。
而胡舒立说,珠三角必须进行一次洗牌。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有三种选择:一种是见好就收,这并不是一种耻辱的失败;二是转移工厂;三则是转型升级。
这时,会场已有众多人员离场,“没讲出什么新意。”有人评价道,外资企业代表从金融危机产生后就开端不断参加这样关于转型的论坛,听到的都是主题重复的内容。而在胡舒立之前,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博士,就已经对转型内容发表了30分钟的演讲。
“我认为这种技巧型的话题并不是胡舒立擅长的范畴,她就不应当选择谈这样的话题。”本地一位长期关注胡舒立的政府官员说。
率性的一面
脱掉凉鞋光脚在讲台上持续演讲
对于现场想汲取特别信息或全新观点的听众来说,这位拥有“亚洲之星50名之一”、“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亚洲最值得关注的十位女性之一”等众多光环的传奇女人,当天不厌其烦且没有新意的演讲内容,令一些人好生扫兴。
由于胡舒立一贯的沉默,以及拒绝媒体的做法,外界只能不断讲述她那些不为人知的传闻,对此,她说:“我自己是消息人啊,我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可以报道的。”
在胡舒立2010年出版的新书《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问题》中,胡舒立写道:“我是消息记者,而不是经济学家。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大才干的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消息人,被各种机缘推到了某个地位上,当我要做的事其实超过自己才能的时候,一方面要有担负,不撤退;另一方面,我也盼望活得更加本质。”
6月18日这天的胡舒立并没有受到现场听众退场的影响,她将一只脚上的凉鞋脱掉,搭放在讲台的踏板上持续演讲。
过去,在北京闹市区的泛利大厦19层编辑部,她经常是迅速穿过编辑部,滔滔不绝地发布自己的命令和想法,然后再次走出门去。有时,她甚至把腿抬上沙发,时而变换动作盘坐在上面,并召开着电话会议。
在听众稀疏的10分钟演讲时间内,她的演讲涉及到了被大家认为属于她擅长的范畴,她提示企业仔细去领会国内市场,她说,过去企业只熟悉没有内销市场那些灰色地带、不用偷鸡摸狗的国际市场。将来,企业应当把积累到的对国际市场的懂得,与今后并不完善的国内市场放在一起去认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