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新闻网站肩负传播主流资讯、引导网络舆论之重任。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直面挑战,发挥自身资源、内容与公信力优势,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突破瓶颈,增强自身生命力与竞争力,是上述网站经营者需要面对的难题。
当下,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大幕已然拉开,本版将持续关注。
——编者
“在中央确定的转企改制试点10家重点新闻网站中,人民网6月20日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来看,人民网在转企改制方面可以说走得是快的、也是稳的。作为党中央机关报控股的网络媒体企业,我们下一步将坚持新闻为本、人才立网、技术引领、市场导向的发展思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兼总编辑廖玒在谈到人民网转企改制工作进展情况时说。
成立于今年6月20日的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由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社、京华时报社、中国汽车报社、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创立。由此,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集中了目前国内优秀的平面媒体资源、出版资源以及影视资源,为其探索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新媒体运营经验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期将推出针对移动终端的客户端
“像所有企业一样,人民网有没有效益,关键是看其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是否有人买。”廖玒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网转企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后所要面对的市场压力。
事实上,与在市场上运行比较成熟的商业网站相比,重点新闻网站在收入上主要依赖网络广告,也有部分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的收入,总体而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
针对这一现状,人民网已将进军新的业务领域列上日程,“包括地方频道、舆情监测、无线增值业务、多媒体视频业务以及全媒体数据库业务,使人民网的盈利模式更为多样化。”廖玒说。
包括人民网在内,中国互联网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着手新业务拓展,而此类新业务拓展往往都是围绕网站的传统核心优势展开,如互联网安全领域的360公司就依托其在杀毒软件方面的优势进军浏览器、网址导航等市场。
在8月19日落下帷幕的2010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许多互联网资深从业者和观察家表示,未来5年,人们很可能看到各家网络巨头在各条业务线上投子布局、全线竞争的局面,而这种局面甚至会成为未来中国互联网的主流。从目前的趋势看,国内网络企业的业务拓展已经呈现出一种“全业态”布局的态势,即围绕核心业务,涉猎相关的周边业务,逐步形成一整套的新媒体业态。
移动互联网无疑是各家网络企业争夺的市场之一。“人民网将于近期推出针对移动终端的客户端,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客户端方便、快捷地来浏览人民日报、人民网的内容,运行初期免费使用。”廖玒补充说,“现在移动终端越来越多了,我们正密切关注这一领域。比如,我们也和一些电子书制造商联系,看怎么把人民网的内容通过更多载体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
人民微博成为官民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作为一家新闻媒体网站提出技术引领,尽管不能在短期内实现技术人员比例的大幅提升,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及早针对一些新技术推出适合人民网特点的应用,进而提升宣传报道水平和网络服务水平。”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华介绍说。
“其实,对一项技术应用来说,用户体验不会相差太多,功能上我们也可以做得有特色。但是,新技术的引入要跟整个网站的风格、氛围、读者群定位相符合,才可以真正吸引用户。”罗华解释说:“比如,‘两会’期间人民网开通的微博,就利用了得天独厚的时政资源优势,广泛邀请代表委员、党政官员和机关团体开设微博,在众多中文微博中独树一帜,成为官民沟通交流、分享最新时讯、讨论热点话题的重要平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