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撰文/孟岩峰

被认为“赔本赚吆喝”的盛大锦书,真正的价值却在价格之外。
2010年7月29日,盛大电子书——Bambook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我们为这个项目(Bambook)已经好几个月都没好好睡觉了,还要隔一段时间向陈总(陈天桥)做一次汇报。”盛大文学公关总监王晶与记者聊天时说。
和其他电子书相比,Bambook屏幕阅读感和纸质无异,但它的特点在于,Bambook可以接到盛大云中书城,不但可以用上网方式更新看书,甚至可以下载书籍阅读。这和亚马逊kindle的路线不同,后者不可以买书城之外的书。
其实早在2008年7月,盛大高层已然提出电子书战略,不过在此前媒体的采访中,盛大的高层几乎都在打“太极”,但从未否认会做电子书终端。果然,两年时间的酝酿布局,盛大终于迎来了Bambook的问世。
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电子书的总销量为24.91万台。另据预测,未来3年中国电子阅读器累计市场规模1000万台。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虽然汉王和方正在电子书行业下手最早,然而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对于Bambook上市晚的说法并不认同,“在中国,电子书市场刚刚起步,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有机会的,Bambook不晚。”
侯小强的底气来自于其产品内测的优异表现。Bambook内测从8月9日开始,原本计划10天发送的3500本Bambook内测码,到8月13日就已经全部发放完毕,“很多人都想‘走后门’来拿内测码。”侯小强半开玩笑的说。
“我们的电子书并不是简单的一款硬件,而是产业链上重要的终端。未来我们会更多地靠内容去盈利,让我们的作者和出版社能分享利益,用更多的好作品吸引读者,当然也不排除未来靠一些产品设计来做盈利。实际上云中书城类似APP STORE,Bambook是终端。”侯小强如此解释Bambook未来的盈利模式。
要在Bambook上做加法
“现在市场培育已经初步完成,假以时日,电子书会像手机一样逐步普及,有可能使过去不断下降的国民阅读率大幅提升,引领大家重新体味阅读的乐趣。”侯小强在今年3月份“一人一书”计划活动上曾如此表示。虽然彼时侯小强尚未对媒体透露Bambook的相关细节,但距离2009年10月盛大电子书第一次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公开亮相,时间已经过去了5个月。
2009年底各大电子书一番热炒时,盛大电子书默默地进行了第一轮试产,随后专门为盛大电子书项目而成立了上海果壳电子有限公司。这个名字的灵感来源于网络原创小说《间客》:在小说中,作者虚构了一家名叫“果壳机动”的企业,他们认为,“机动公司最开始取名为‘果壳’,就是想告诉每一位职员,机动研发的出发点及最终目的就是要满足人类的需要。机器,终究是要以人为本。”小说中的理念正是果壳电子想追逐的,公司名字由此而来。这本书正是盛大COO 陈大年推荐书目中的第一本,而其书作者“猫腻”也差点成为Bambook研发纪录片导演。
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很赞同这样的理念,“Bambook不只是硬件,如果只是硬件产品就不用两年时间研发。我们要做人性化的终端,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从第一轮试产到7月29日发布,又用去了半年时间不断对Bambook进行调整。”
期间,盛大集团所有环节都为终端Bambook铺路。一位电子书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是陈天桥自己抓的项目,我不怀疑它成功的可能性。”能获得如此褒奖,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业界对这款产品的认可。
在Bambook项目上,盛大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早在2009年2月就开始提交专利申请,截止2010年8月9日,Bambook已申请22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项外观设计专利。Bambook研发团队所属的盛大创新院则表示,Bambook还有新的专利尚在申请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