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硬盘作为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一员,在整个电脑系统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大量的数 据几乎都是通过硬盘来存储的。不过,硬盘毕竟是一件易耗品,随着日常使用时不断的读写数据加上自身品质和使用环境因素等影响,用户经常会遇到硬盘无法正常 工作而造成大量重要的数据丢失。

你的硬盘安全吗?
这些年来硬盘的各类“门”事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各大硬盘厂商或多或少的都卷入其中,例如:希捷的固件门、接口门、贴纸门、返修门,西数硬盘的缓存门、 掉电门、C1门以及之前IBM(现在已被日立收购)的玻璃门。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几个著名的硬盘“门”事件,希望能让大家对于硬盘的安全问题有个更清晰 的了解。
希捷“固件门”事件:
说到希捷,相信稍有DIY资历的玩家都知道,是全球最大的硬盘制造厂商,一直以过硬的质量和优秀的性能在竞争中处于领先水平,在收购迈拓后更是如日中天。但2009年春节前的7200.11的硬盘“固件门”事件确实对希捷造成不少影响,涉及产品范围从7200.11的160G到1.5TB,均是当时非常主流的产品,其涉及产品之广、范围之大无不令人震惊。

出问题的希捷7200.11 500G硬盘
在2008年11月,希捷Barracuda 7200.11 1.5TB被不少用户曝出有缺陷,在Linux、Mac OS X和Windows Vista系统下都有可能出现硬盘“卡死”的现象。该消息一出,希捷方面就表示会跟踪调查,最后确定问题所在,并表明可通过更新硬盘固件来解决问题。毕竟 是旗舰级产品,出现一点小BUG还算正常,加上购买的用户不多,事件影响不大。但事情并没有这样结束,后来越来越多用户发现他们购买的希捷硬盘出现类似问 题。

希捷“固件门”官方解决方案
后来希捷承认部分产品确实存在固件问题,并且问题不仅限于1.5TB的7200.11,还包括其他7200.11的硬盘:1TB、750GB、640GB、500GB、320GB、160GB,甚至连酷鱼ES.2 SATA、SV35系列和迈拓MiamondMax 22系列产品均受到影响。虽然希捷方面一直为解决问题而努力,但时至今日,官网所给出的固件升级方法依然无法完全解决“固件门”所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
希捷“保修门”事件:
随着时间进入2010年,今年1月份希捷又爆出了“保修门”事件。希捷“保修门”为希捷以其霸王条款拒绝为正常故障硬盘进行保修而引起,在国内有不少争议。

希捷官网质保声明
希捷于2010年1月开始实行新版保修政策,新版保修政策对比之前政策明显要求更严格,条款里增加了很多不予质保的项目,但每个项目仅仅是例举了现象, 而没有具体说明界定标准。而之前保修政策则规定只要硬盘标签没有被大面积撕毁或遮挡住SN、PN编码就可以为用户质保。

贴纸略有磨损硬盘就不能保修
像上图这个贴纸略有磨损,硬盘就不能保修了,消费者因为这样的一个问题享受不到希捷的免费保修,而且希捷也没有出具任何官方的说明来解释这一条款有效的法律依据,这样的理由未免太牵强了一些。
西数“C1门”事件:
当然,遭遇“门”事件并不仅仅是希捷,另一大硬盘厂商西部数据同样没能幸免。

网友遭遇西数“C1门”
所谓西数硬盘“C1门”,就是西数绿盘的智能电源管理(APM)所导致的。简单来讲,就是系统在不读取硬盘数据的时候,西数的硬盘磁头会自动收回去,当要再次读取数的时候硬盘磁头又搭接到盘片上,重新读取数据,所以就出现了硬盘吱吱响的问题,以及玩游戏顿卡现象,这就是西数硬盘的C1门。

C1值
据官方数据,一般硬盘的C1值最大只有30W-60W次,超过这个值就存在丢失数据的危险,所以C1数据的快速增加可能会降低硬盘的寿命,增加丢失数据的可能性。而且有网友反映,只要C1超过10W次,就可能会出现卡顿现象。

西数“C1门”解决方案:CrystalDiskInfo软件
西数“C1门”解决方案:使用CrystalDiskInfo软件,安装后选开机启动,然后进入“功能”—“高级特征”-“AAM/APM控制”选项, 将APM值设置到最大性能模式,然后点击启用。或者直接把APM关闭,其他的不动,把自动AAP AMP那个选项的对号点上,随后选择开机启动。
IBM“玻璃门”事件:
曾几何时,IBM硬盘一直是性能和质量的代名词。可为什么在2003年中,IBM会将其硬盘部门出售给日立公司呢?让我们一起回到2000年,那时IBM推出了以玻璃盘基配合第5代GMR磁头技术的桌面硬盘,其凭借着优秀的性能名噪一时。从那以后,人们将所有IBM采用玻璃盘基的硬盘,都形象地称为:玻璃硬盘。

脆弱的玻璃硬盘
然后好景不长,2002年IBM发布了一款型号为Deskstar 120GXP的玻璃硬盘,就是这款硬盘导致了IBM硬盘部门的一蹶不振。在Deskstar 120GXP玻璃硬盘销售近大半年后,被发现其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近半数以上的硬盘都会突然出现大量坏道,只能通过低格才能恢复。
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2002年IBM硬盘部门亏损超过了5亿美元,虽然IBM在磁存储方面依然存在着技术优势,可是持续的巨额亏损也是无法接受的,所以IBM在弃用曾经创造辉煌的“玻璃盘片”的同时,也将硬盘部门出售给了现在的日立公司。
硬盘有价,数据无价
这些各大硬盘厂商陆续爆出的“门事件”表面看上去应该是归咎于厂商在产品质量和技术的失误,但更深层的原因应该还是对于消费者的漠视。如果硬盘厂商们不正视这个问题,相信很难再次赢得消费者们的信任。

硬盘的安全
目前在硬盘厂商相互竞争比技术的同时,硬盘的安全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更是应该值得关注的。毕竟硬盘不同于其它硬件,出现了问题换新的或者升级就可以解决,所以笔者在这里也建议广大的消费者们在选购硬盘这类存储产品的时候要提前了解,尽量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最后,笔者引用一位遭遇了希捷“固件门”和西数“掉电门”网友的话作为结束语:“作为一位消费者,我忍不住想大声地问问硬盘厂商,硬盘市场还有多少“门”可以等待?消费者又有多少数据可以重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