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斌
“我们宣传晚了一步,被北京抢了风头!”7月14日上午, 从网络上看到媒体对北京公安局成立“公共关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报道后,一位外地民警“醋意十足”地向《法制日报》记者说,“几年前,就有地市级公安局成立了公共关系部门。很多省公安厅虽然没有成立这一部门,但具体工作都在积极推动”。
据中国国民公安大学警察公共关系教授孙娟介绍,在2003 年11月20日召开的第20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公安部第一次提出要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抵触激增的背景下,2009年,公安部进一步把解决警民关系问题作为三项中心工作之一。
“警察往往代表和反应了政府管理的特点:如果政府管理过于简略化,把警察作为强力工具推向大众,,警察行动就极易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孙娟表现,转达警察的主体声音和保持警察与大众,的及时沟通,包含处理形象危机、争取大众,懂得和支撑,就成为警察公共关系的重要职能。
警方微博各地开花
记者发明,从民警个人开微博到警方官方微博的呈现,从大批官话公文转变到网言网语,从通报重大事件到大事小事即时更新,警方微博逐渐成为听取民意、网络问政和网络服务的新窗口。
“微博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换工具。”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马翠琳今天接收《法制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厦门市警方目前有100多个微博,厦门市金山派出所名为“派出所值班那点事”的微博成立较早、名气较大,现市局正在总结经验筹备推广。
记者今天登录“派出所值班那点事”看到,从去年10月开通到现在,已发表博文2600多条,拥有粉丝4700多名。该微博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全国与公安相干的重大消息,也有如何防盗等小常识介绍,并且图文并茂。网友的留言很积极,互动性很强。
7月12日,博主上传了一张特别的水管照片,让大家猜猜这根管子和防盗有什么关系?在10多名网友踊跃发言后,博主揭晓:在容易被小偷利用的水管上抹上黄油,中间增设栅栏,能有效防止攀爬。众网友纷纷叫好。
“通过微博, 警民关系变近了、更融洽了。”广州省肇庆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科长陈永博说。
陈永博是我国首个地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肇庆”的创办者。他告诉记者,肇庆市局包含他在内有7位民警轮流在微博上值班,解答群众的各类问题,即时发布诸如突发事件等重要信息。
陈永博说,自己47岁了, 还时常用网络语言与网友聊天,比如把悲剧说成“杯具”。渐渐地,他发明,更多网友愿意与警察交换了。“有一次,一位网友听到一则本地谎言,与我在微博上探讨,一直聊到深夜两点多才打消其疑虑。”
“警方微博必定要去官腔化,要迎着群众走,才干博得欢迎,博得更多的粉丝。”陈永博说。
据懂得,从今年2月24日开端,广东省21个地级市及省公安厅的官方微博相继开通,并建立起了微博群。
公共关系建设重在沟通反馈
孙娟表现,相比传统博客,微博字数少,便于手机发布和浏览, 传播速度快。“这种三言两语,现场记录,发发感叹,晒晒心情的传播方法,使其能够凝聚人气。”
“开通微博只是警方公共关系建设的一小部分,因为更多人并不上微博甚至不知道微博为何物,警方还有大批的群众工作要做。”马翠琳说,为此,厦门市公安局举办了首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与公关业界的专家学者广泛开展交换,并专门派员参与公安部赴港警察公共关系高级研修班,学习先进公关理念。
在孙娟看来,今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还须重视三个方面的建设:在政策上,要充分利用公共关系策略,广泛发动和整合各方社会力量,调动各地公安部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发明性;在任务上,重点是建立沟通反馈机制, 要害在于通过沟通来完善政府行动和警察行动;在内容上,要重视警察组织的大众,导向、公平执法的理念建设和全员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的改良。(本报北京 7月14日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