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联手Intel、iPhone的平台化路线、谷歌的Android 3.0战略,这几个看似并无关联的事件,如果稍加思考,你就能发明它们背后“软硬兼施”的机密。
所谓“软硬兼施”,其实不难懂得。诺基亚已经遇到了硬件创新的瓶颈,转型软性产品供给商势在必行,可单凭现有产品推行“Ovi打算”实在有些牵强,于是联手硬件老大Intel再幻想不过。信任在不久的以后,Moorestown平台、Atom处理器、X86架构的“电脑级”手机就会走进我们的生活。
再来是iPhone与Android平台,前者是产品、而后者为系统,有什么可比性呢?其实不然,苹果始终保持的平台化已经优势尽显,iPhone终端+App Store扩大的模式,至少在现在来看,是秒杀所有其它对手;而Google只有Android系统一个兵器,终端需要MOTO、HTC这样的一线大厂支撑,但开放性是它最大的筹码。所以总体来说,未来谁输谁赢还不好下定论。
最后就是今天要说的Microsoft(微软)了。同样是出生软件,但目前在移动的市场可以说是节节败退,唯一的救命稻草Windows Phone 7也是迟迟没有正式推出。想必微软自己也知道,这一发抖事关生逝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LG Panther
可能移植Xbox平台的游戏来对抗iPhone只是一个方面,但它不足以成为截杀对手的杀手锏,系统本身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更,现在要做的是要在硬件方面做文章。Intel已经“联姻”诺基亚,于是同样是芯片巨头的ARM公司成了首选,至于为什么没有选择高通,就不得而知了。(微软参与ARM处理器结构设计一事,促使ARM股价上涨7.1%)
ARM Cortex-A8处理器芯片
不同于过去的授权式单颗CPU供给,这次微软可以直接参与芯片架构的设计。连微软经理也直言不讳地说,这样的利益是,我们可以针对Windows Phone 7的系统需求,优化ARM处理器的性能,使机器达到最好的表现。
三星Windows Phone7测试样机
我们信任微软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我们也不能消除微软也会走与苹果类似的道路的可能,毕竟iPhone 4/iPad所用的A4处理器,其实也是基于ARM结构的产品。不过现在我们最关心的,还是Windows Phone 7到底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新体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