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捏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负主持人”、“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耻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现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
昨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标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对已经引起极大社会公愤的 “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偏向着手整饬。文件中每一条都直指上述节目标软肋,可谓一针见血。今报记者随后也采访了社会各界人士,大家均对通知持同意看法。
□首席记者 史静远
“打假”是必须的
【恶劣现象】
在当下的各大省级卫视中,《非诚勿扰》、《为爱向前冲》、《我们约会吧》等近10档名目各异的相亲类节目如火如荼,相亲类节目标“泛滥”已经让许多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而更让观众质疑的,则是其中很多节目对嘉宾身份的“造假”行动。在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及论坛上,网友将某些“明星嘉宾”的真实身份进行了揭穿,引起了观众极大的愤慨。
【广电举动】审核嘉宾身份
“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要把好嘉宾关,要认真核实嘉宾的真实身份,严禁捏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在广电总局昨日下发的文件中,对相亲类节目嘉宾造假现象十分鲜明地提出了“禁止令”。广电总局还建议此类节目要扩大嘉宾选择范畴,不能仅由演员、模特、富二代盘踞荧屏。“不得邀请个人品德有问题或有争议,持不正确或非主流价值观、婚恋观的人物参加节目。”对嘉宾的个人身份审核,广电总局在通知中也有明白请求。
【社会反应】
“广电总局这个请求十分到位,点到了这些节目标根儿上。确实要从嘉宾入手,才干从基本上杜绝造假等一切不良偏向。”湖南卫视节目中心工作人员李小姐告诉记者,他们也已经接到通知,并会严格按照请求履行。“相亲节目不是娱乐秀,不是电视剧,观众有权利看到真实的嘉宾表现,电视台没理由造假。”网络娱评人蒋晓莹说。
“低俗”是严禁的
【恶劣现象】
拜金女、富二代等“明星嘉宾”在相亲类节目中层出不穷,这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应。同时,此类节目中屡屡呈现的嘉宾之间人身攻击、恶语相向,在营造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反感。
【广电举动】不得现场直播
“节目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耻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现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各婚恋节目不得在节目中互相诋毁、攻击。”广电总局在文件中明白指出,节目要有助于展现嘉宾健康向上的精力面貌和择偶观念,不得设计出位环节。广电总局还明文规定,所有交友类节目均不得现场直播,要严格履行播前审查和重播重审制度,对有问题的内容和错误的观点必须删除。
【社会反应】
“现在热播相亲类节目标都是我国各大主流省级卫视,影响力都是很大的,一味地逢迎低俗偏向会对很多观众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我省心理学专家刘文清告诉记者,类似“拜金女”的风行,会让观众认为这就是社会的主流,产生极其不好的社会影响。
“猎奇”是不当的
【恶劣现象】
和相亲类节目标造假、低俗偏向一样,各种情感类节目标猎奇、炒作边沿题材等“审丑”行动,也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应。在日前举办的上海电视节上,央视名嘴王小丫也表现:“审丑不能成为制作方法上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把家庭抵触、夫妻反目等放大化,我感到是电视行业的悲哀。”
【广电举动】不得渲染丑陋
“情感故事类节目不得展现丑陋、迷信;不得展现因亲情抵触、家庭纠纷导致的极端行动、过激言论、‘揭伤疤’或恶性案件;不得过火渲染悲情、昏暗、颓废心态……”广电总局在文件中明白规定,情感类节目及相亲类节目都应加强对嘉宾的良性领导,对主持人的选择也应慎重。同时,对那些引起社会恶评的嘉宾,不容许此类节目再起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