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立:公司不盈利,拿什么维系创业?
方志燕:我只能靠更努力地工作(有偿工作)来保持从事公益运动而带来的更大开销。启明书社刚成立的时候,我几乎是半隐居的状态,靠兼职做些翻译即可。但之后开销大起来,我就不得不又开端工作,因为公益工作本身是没有报酬的。中间有一段时间两者实在不能兼顾,我就辞了工作,我想不少NGO的创业者都有类似的经历。
赵剑:空当接龙的运作基础是我和几个好朋友志愿负责。我们也并没有指望有收入或有人援助,具体的运动都是创业者们AA制,运动本身的质量并非投入钱的多少来决定。草根创业者们很自愿自觉地来参与、保护我们的运动,这样才干持久。
查立:这些年最难忘的是什么?
方志燕:最难忘的都关乎人情。我们第一位图书室管理员晓营姐,是河南某个艾滋村一位农妇。那时启明第一座图书室要开馆,我让她去找村里的电工再多按几盏电灯,她没有去,因为村里的传统是男主外、女主内,找电工这种事情是男人干的。不过,她现在已经大大变样了,不仅主动地和我们沟通图书室的情况甚至村里的情况,还感到自己学历不够,请求去学电脑;并说动了省里来的驻村工作组,专门拨款为图书室造了一间房,把村里收到捐赠的图书一起并入了启明图书室管理。
查立:和盈利性创业相比,你业务的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方志燕:除了不考虑盈利之外,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虽然不牟利,但依然要考虑成本把持、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依然要把持收支平衡、收入和项目标可持续性等。管理一个公益机构比管理商业组织更难。商业机构享有更多的经营自由、更强的社会基础建设、更大的人才库和更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NGO的法律制度、管理模式都还没成形,就有各种各样的评价标准先套上来了,稍一不慎可能还会被人任意口诛笔伐。
赵剑:与盈利性的创业对照,我们的信心是:与人玫瑰,手留余香,雪中送炭,不取鸿毛。空当接龙的英文名字是:FightClub,对于大部分草根创业者来说,面对未来都需要保持一个Fight的状态,Fight Against Fate。
查立:没有考虑过成功、失败、赚大钱之类的问题吗?
方志燕:没有往心里想过。我当然也有很强的好胜心,心坎也必定有出人头地的想法,但成功、失败都是人一时的念头而已,一转念,福祸翻转。所以这些都不必执着。
赵剑:我只考虑过两点:一个是保持,一个是影响力。我们的组织即将迎来两周岁的诞辰,经营这样一个完整非盈利的机构是值得回想的。等我们花甲耄耋,这将是我们人生最值得骄傲的片断之一吧。
查立:你们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方志燕:我开端时很自不量力地想,过三年,等我把管理制度理顺了,就可以找人接替了。启明书社走到今天已经是第六个年头,在制度化管理上,或许只能算刚刚迈进了门槛。从我个人的角度没有设定目标,我对自己的人生也从来不搞什么短期目标、长期计划。启明书社作为一个组织需要这些,我个人就不必了。
赵剑:没有多想,也没想过失败,可能成果是不一样的成功。这项事业我寻求的不是发大财,我愿意永远这样走下去,不求成果,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只要我全身心投入去做。
欢迎参与新浪网与创业家杂志独家联合问题调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