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51、校内、迅雷、俏江南,这些红极一时的明星公司真的成了吗?也许只是可疑的成功

本文起源|《创业家》 申音(http://t.sina.com.cn/shensimon)
你有多久没去“偷菜”呢?
差不多十八个月前,一种名叫“开心”的病毒在大城市青年白领的电脑上迅速蔓延开来。买卖好友、抢车位、偷菜、真心话大冒险、模仿炒股、开心餐厅……各种花样百出的弱智小游戏让kaixin001.com成了中国最火的SNS社区。风险投资商们争着给钱,业界很多人在预测,它会是国内下一个现象级的互联网公司。
但现在,它的沾染威力已经大大减 弱。
前不久,我在Alexa官网(一个相对权威的第三方流量监测站)上查了查kaixin001.com最近6个月的情况,发明无论是网站流量,还是用户量、页面访问量、日均PV等都呈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很奇怪,这个雪球似乎陷入了泥泞之中,它不仅不再滚大,速度也变得越来越慢。
开心网到底怎么啦?要知道它效仿的国外榜样Facebook已经突破了5亿用户,可还在高歌猛进。
于是,我在微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获得了上百次的转发,70来个评论。答案大致如下:一、微博抢走了开心网的风头,这的确是时下办公室一族最时兴的新东东;二、过于封闭,缺乏新鲜利用,现有游戏大同小异,让人生厌;三、QQ的进攻;四、很多公司明文禁止员工上班时间寻“开心”……
我信任开心网的麻烦并非一个孤例。在互联网这个极度喜新厌旧的行业里,几乎每年都会冒出几个创业小公司。在18个月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内,从零做到上千万用户和上亿美元的估值。
但这就是“成功”吗?请容许我对它保持猜忌。想一想校内、51、迅雷等例子,这些在开心网之前广被看好的Web2.0公司,如今也不再是市场的宠儿。它们还能成为中国的Facebook吗?抑或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这个机会?
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放宽一点,你会发明这些“可疑的成功”不仅仅呈现在互联网业,也现身于几乎所有那些被资本追逐和媒体热捧的行业里,差别仅仅在于“发酵”时间的长短。纯属个人观察,一家创业企业,只要它能够挨过第一年最艰巨的生存期,团队还算勤恳靠谱,那么在接下来的3~5年(不同行业,互联网企业的时间可能更短,传统行业的时间可能长点)内,碰巧做对一些事情,就会撞上一次属于自己的机会。
此时,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将轻松博得市场份额,呈现正向现金流,风险投资开端寻求这颗“未来之星”,创业者也成为各大媒体的宠儿。“它们就要成了”,类似的情感化断定会促使业界那些活泼分子们将其作为跳槽首选。
但我总感到,这个机会是创业者“撞上”的而不是自己真正“抓到”的。是上帝的暗示而不是你的自觉。
道理很简略,一只烂钟每天也总能赶上两次准点的时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大的产业趋势来了挡不住,只要你恰好站在风口浪尖经过的地位,碰巧做了一些对的事情。今天是你,明天就是别人踩上狗屎运。
但上帝不会总偏爱一个荣幸儿,风也不会总往一个方向刮,越是新兴产业变更波动的幅度也越大。问题在于,如果势能突然衰竭了,甚至没有了,你和你的公司还有没有动能补上。
当你有幸获得“可疑的成功”之后,也许正是你最危险的时候。
过去你是光脚不怕穿鞋的,现在你也有钱买鞋了,不管草鞋皮鞋,可只要穿上就不必定再有脱掉的勇气。
通常企业这时并没有真正想通自己的商业逻辑,更没有摸索到这个游戏的本质:到底产品是因为什么红起来?用户到底需要什么?长久增加的动力毕竟在哪里?你的出发点、路线、当下的地位和未来的方向能不能画成一个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