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嫣
一部事先张扬的年度电影,一种“代客定制+全国公映”的商业模式,看起来冯小刚赢了。
“23秒,32年……”海报上,一个眼睛红肿,衣衫褴褛的小女孩站在废墟中看向镜头,电影《唐山大地震》唤起了国人的共同记忆。即便不懂得唐山大地震,两年前汶川震痛记忆犹新。一部“煽情”的灾害电影,或许有让人走进影院的激动。
7月上旬,沉默两年的冯小刚携灾害片《唐山大地震》回归大屏幕,并且喊出了票房超5亿目标。
7月22日,《唐山大地震》在全国正式上映,影院经理们将80%的放映厅全天交给了该片。截至8月1日,上映2周不到的《唐山大地震》票房数据已经超过4亿元。
早在2007年底,唐山市政府人士找到华谊兄弟(300027.SZ)高层,提出盼望能够拍摄一部纪念唐山大地震以及反应震后新貌的电影。对于上市不到1年,却经历过3次季度财务报告数据大起大落的华谊兄弟而言,这种“代客定制+全国公映”模式,“回笼资金快,风险更容易把持”。
讨巧的“灾害片”
《唐山大地震》首映当天票房即超过大片《阿凡达》单日创下的3600万元票房记录,上映后3天票房过亿,上映后11天票房过4亿。
事实上,电影中关于唐山大地震地动山摇的23秒只用了4分钟画面表现,特技镜头300余个。与好莱坞的灾害片《2012》以及科幻巨片《阿凡达》在耗费时间、投入资金方面难以相提并论。而以往冯氏喜剧片中穿插的植入性广告并没有因为灾害题材缺席。剑南春、工商银行等产品屡屡联合故事情节呈现在大银幕上。
时间网全国影院排片信息显示,大部分电影院在《唐山大地震》上映的第三周持续将80%放映资源留给该片。从电影花费习惯来看,该片第二周票房成绩高于第一周,侧面反应出口碑不差。
“冯小刚不但踩准了国内观众的笑点,同样也把握住了哭点。”电影评论撰稿人士陈摩尔分析,与好莱坞寻求后果逼真的灾害画面相比,冯小刚拍了一个表现情势完整不同的灾害片,实则表现唐山大地震后一个破碎家庭如何修复情感创伤的伦理情感片。这是市场接收度较高的主题,,也避免与好莱坞成熟的技巧直接进行对照。
更重要的是,影片并没有太多“大场面”,更关注的还是余震之中的幸存者,因此节俭了大批的特效制作经费。
一般认为,灾害片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于在特效镜头上的花费,此次担负《唐山大地震》特效镜头制作的特艺中国公司,是法国特艺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法国特艺是2009年热门灾害影片《2012》特效画面制作者,《2012》耗费2亿美元,全片特效镜头1900余个。而唐山大地震300多个特效镜头的成本仅为3000万余元,仅占全片制作成本的1/3不到。
城市形象宣传大片?
“《唐山大地震》的拍摄打算其实在2007年底就已经明白了。唐山市政府有关领导提出唐山市需要一部影片纪念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逝世难同胞,同时也盼望反应唐山市的震后新貌。2008年因为产生汶川特大地震搁置了1年多。”华谊兄弟副总裁胡明说。该片拖到今年问世正是为了避免“发地震财”的不利舆论评价。同时,片头呈现展现唐山城市面貌的1分钟形象广告以及片中大批介绍唐山城市景象的镜头也得到合乎情理的说明。
胡明介绍,唐山市底本有意全额投资该片,达1.2亿元。最终投入了6000万资金,15%的资金作为投资款项,5100万为援助费。
华谊兄弟招股阐明书中显示,《唐山大地震》发行总收入在扣除发行代理费以及返还电影团体制片分公司的投资款和固定投资收益、华谊投资款、唐山广播电视传媒15%的投资款后,余额由华谊和唐山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平均分配。简言之,华谊兄弟在先回笼《唐山大地震》投资款项后,与唐山市政府再进行票房分账。
对于替唐山市量身定做形象宣传片的说法,胡明没有表现异议。她称,影视公司并不如大众,想象的那么风光和赚钱,华谊兄弟去年的利润不过8000多万元。“在营销、投资资金等方面多花点心思,才干保证更多的项目有启动资金。”胡明特别举例冯小刚在《非诚勿扰》中插入葛优坐船游览西溪湿地的情节,一夜捧红了经营多年默默无闻的杭州西溪湿地,游客人数翻了几番。而此番为唐山市打造的纪念兼形象宣传片《唐山大地震》正在朝国内票房最高的大片目标冲刺。“代客定制+全国公映”似乎成为华谊兄弟越来越得心应手的一种新的商业影片制作模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