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蒋林宏 摄
第三方支付用户的上千万巨额利息一直遭到“硕鼠”蚕食。记者近日通过深入采访业内人士懂得到,第三方支付公司侵吞用户备付金的利息不支付,这已成为全部行业半公开的“潜规矩”,而涉及的利息金额达到上千万之多。虽然用户对此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但由于目前具体的监管措施仍是空白,所以实际上很难追讨回利息。
本报记者 徐可奇
【用户质疑】
账户利息不明去向
“我用过易宝支付的第三方支付账户,账户里经常留有几元或者十几元钱的余额,但是这些沉淀资金从来没有收到过利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用户李先生向记者反应他在应用易宝支付账户时碰到的“咄咄怪事”,易宝支付从没有向用户李先生阐明第三方支付账户余额的利息情况。而李先生在银行账户中的活期余额则会每半年一次收到按0.36%的年利率盘算的利息。
经记者调查发明,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向用户支付账户中沉淀资金的利息,事实上早已是一种广泛现象。例如,易宝支付客服热线的相干人士就对记者很干脆地表现,账户余额从不付利息。
“第三方支付账户还有另一种情势的沉淀资金,重要涉及到用户在网上购物中的付款。”另一位用户陈先生对记者表现,按照目前网上购物的规矩,买家的付款从产生订单到转账给卖家,通常有3到7天的沉淀期。这笔沉淀资金因为由第三方支付公司代为保管,所以暂时停留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上,但第三方支付公司同样不向买家支付款项在沉淀期内产生的利息。
【银行声音】
被侵吞利息达到上千万
“第三方支付账户沉淀资金的利息理敷衍给用户,但这么多年来实际一直被第三方支付公司侵吞了。”一家中资银行的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对记者表现,沉淀资金也被业内称作是备付金,而央行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措施》的第二十四条中明白规定,支付机构接收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
据该电子银行业务负责人介绍,第三方支付用户的备付金被统一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银行通常对备付金按照活期存款处理。由于每位用户的详细账户情况只有第三方支付公司控制,所以银行只能将利息总额支付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上,而无法直接发放到每位用户的账户。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中间方却将用户备付金的利息截留下来而不支付给客户,这种占为己有的做法在法律上已明显构成侵吞。
那么被侵吞的第三方支付用户利息到底有多少呢?以上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揭开的“机密”令人震惊,这一数字足足超过1000万。根据研究机构艾瑞咨询颁布的统计数据,从2008年开端到今年二季度,网上支付交易的总范围达到11640亿左右,相当于日均交易额为12.79亿,按活期存款 0.36%的年利率来盘算,那么在最近两年半内产生的利息就达到1151万左右。
【业内默认】
不付用户利息成潜规矩
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高管在接收记者采访时,均默认了确实存在上千万利息被支付公司侵吞的情况。
不过,其中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CEO表现:“不向用户付利息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里半公开的潜规矩,其他公司都是这么做的,事实上也从来没有哪家公司因为不付利息给用户而遭到处分。”
“大多数公司早就把用户利息给挪用了。”另一家总部在上海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CEO在请求记者不流露其身份的情况下坦言,银行通常每季度或每半年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结算一次用户备付金的利息,但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否将利息付给用户则基本管不了。而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到用户利息后,一般在财务上按经营利润来处理,这样就“顺理成章”在账面上让底本应当属于用户所有的备付金利息流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腰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