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程久龙 深圳报道
核心提示:前后不到两个月时间,海关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直指小额进出口行动中的灰色地带。易观国际分析师曹飞认为,海关新规的履行,将令从事海外代购的买家成本大额进步。
“因淘日本业务调剂,暂停销售数码相机、摄像机和手表类产品。”这是淘宝网旗下的日本商品网购平台“淘日本”,近期于首页刊登的一则用户公告。
淘日本的一位客服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由于近期海关政策的趋紧,让“淘日本”不得不暂停上述日本数码产品的销售。
与此相干,在“淘日本”的另一则公告显示:“近期因海关个人物品通关政策的变动……已造成淘日本多件货物堆积在香港仓库无法入关。”公告的链接直指海关新规“43号文”。
根据海关总署7月2日发布的43号文,个人邮寄进境物品,进口税税额在国民币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关予以免征。超出规定限值的,应办理退运手续或者按照货物规定办理通关手续。而根据海关总署1994年履行的原规定,个人物品进口税免税额最高可达500元。“免税额度相当于缩小了近10倍。”易观国际分析师曹飞认为,海关新规的履行,将令从事海外代购的买家成本大幅进步。
小额外贸的灰色地带
记者注意到,43号文履行的起始日期是9月1日。“虽然针对邮寄个人物品出入境的新规尚未履行,但是针对货样和广告品的新规已经履行。”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早在43号文出台之前,今年5月25日,海关总署发布了“33号文”,规定除无商业价值的货样和广告品准予部分免税外,其他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一律照章征税,从7月1日起开端实行。
此前,根据海关总署1990年原有规定,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金额在400元以内的,可以申请免征关税。
“不消除部分小额海外代购,是通过货样和广告品的情势入境避税。”上述业内人士分析,33号文目标是为了把这个漏洞堵上。
前后不到两个月时间,海关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直指小额进出口行动中的灰色地带。
“这相当于把‘小额’外贸避税的灰色通道基础堵逝世了。”多位外贸行业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两条新规的出台对于海外代购、小额外贸出口等新兴行业冲击宏大。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在外贸行业的深度介入和利用,利用电子商务在线交易便捷性的海外代购和小额外贸出口模式,可谓方兴未艾——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09年淘宝网海外代购交易额约50亿元,敦煌网小额外贸交易额达25亿元。
随着电子商务交易的普及和中国外贸出口的回暖,“小额”外贸市场范围还将无穷放大。但日益膨胀的市场背后,“小额”外贸却一直游走在海关政策的边沿。
“利用国家对部分小额物品免税的政策空间,‘合法但不必定合理’的避税,给跨国电子商务交易带来宏大的成本优势,亦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认为,海关新规的出台,对“小额”跨国网上交易模式,无疑致命一击。
事实上,受影响的不仅是进口环节。据记者懂得,从事电子商务小额外贸的平台,为了便捷出口,往往以货样和广告品的情势避开通关手续。而33号文规定,“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不论是否免费供给,均应由在海关注册登记的进出口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申报,由海关按规定审核验放。”
“小额外贸避开通关手续的业务模式,将面临调剂。”有外贸业内人士分析。
“化整为零”的擦边球
“海关监管加强,是大势所趋。”在环球市场团体总经理胡伟权看来,过往的海关进出口政策留下了不少“灰色地带”。
8月9日,海关总署在官网上发布了对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管理措施调剂的解读。海关总署监管司有关负责人表现,我国对进境商品差别为货物、物品等不同监管对象:“物品具有‘非贸易性’的特点,进境后不得出售或出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