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设备这样的小细节,英特尔不仅为蓉城的施工管理建立了新标杆,更重要的是将人本观念贯彻到了超乎常人想象的范畴和深度,对开发区和成都市的软环境建设施展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英特尔对安全的寻求也传为佳话。
历时两年半时间,从最初的谈判到最终的签字,封装厂项目最终“花落”成都,如今已经结出了丰富的果实,这一切使得伴随始终的孙彦斌感叹万千,他笑言:“我与英特尔一样,也对成都情有独钟。我每次去成都就好像回家一样,倍儿亲切。”
梦圆大连
成都项目之后不久,英特尔开端了晶圆厂的选址工作。经过仔细甄选英特尔决定将选址中国大连。“这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孙彦斌说。相比封装、测试厂,晶圆厂(芯片厂)在技巧请求上更高,投资额度更大,总部如此安排,显然是对中国市场颇具信心。
孙彦斌至今记忆犹新英特尔总部对于选址数次的讨论,毕竟,若项目最终确立,大连将成为英特尔在亚洲的第一家晶圆厂。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英特尔晶圆厂终于“梦圆”大连。
大连晶圆厂给孙彦斌的第一印象是一片荒漠的丘陵地,那时大连的人们还并不知晓,这片荒芜中正在酝酿着的是高科技盛景。当时,孙彦斌跟同事一起在大连实地考核时,看到旁边有一群低矮的房舍,一个同事问大连政府的随行人员,“那个边上的小房子是什么?”随行人员说:“一所小学。”
就是这个答案,让英特尔投资差点儿将投资打算全盘颠覆——在此建厂,学校就得搬迁,这会给孩子上学带来很大的麻烦。英特尔提倡科技让人生活更美好更方便,我们没有理由给人们制作不便。面对这个问题,英特尔项目组与政府进行了过细的沟通。当得知政府在项目考核初期已经对附近的村和学校做了搬迁安排,方才打消顾虑。
数年后,当孙彦斌重回大连,大连厂已是另一番天地:“当我走进开发区时,基础都不认识这里了。”工厂附近的变更也让他吃惊。而当天产生的一件小事,更让他欣喜。
为了第二天准时达到工厂培训,节俭途中找寻工厂的时间,他想是否该提前订一辆出租车以防不测。于是,在去酒店的路上,孙彦斌随口问司机:“师傅,您知道英特尔的大连工厂怎么走吗?明天一早我想预定您的车。”
“当然知道。”司机的十足把握让他着实有些吃惊。
“真的知道?”孙彦斌仍不太确定地反问了一句。
“英特尔,都知道,更别说我们出租车司机了?”司机这么说的时候,还从后视镜里看了一眼孙彦斌,或许是感到他的问题问的“太没常识”。
第二天,孙彦斌顺利地坐着的士,达到了大连芯片厂。
这个小插曲让孙彦斌恍然明白:随着项目进展,芯片厂已经已然成为了大连市的又一新地标,并融入了大连国民的心中,并成为大连的一张靓丽名片,通过英特尔投资与集群效应,带动许多跨国企业相继入驻成都开发区,引用成都政府官员的话,“我们现在招商引资基本不用做广告,说一句‘英特尔都在这里了’就够了!”。
一路随行,辗转双城,透过公司在中国的两次重大投资,孙彦斌感到到的是科技给他心坎带来的震动,“人类摸索科技的道路艰辛、漫长、遥远、多变,然而,不变的是保持、幻想,是人们与对美好生活的寻求”。至此,我们更清楚懂得了,为何面对大连芯片厂这样重大项目选址,英特尔的决策者也会为一所小学的搬迁而举棋不定——因为他们深谙“科技以人为本”,而孩子们是我们的未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