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寻求技巧创新的人来说,会很愿意在英特尔常年驻扎,因为英特尔不仅是科技范畴最闪耀的舞台,汇集多方智慧,更有深厚的企业文化与积极地价值观,这也是每位员工在这方舞台上深情舞蹈的心灵之源。
在与黄波的暂短触电之后,冯晓焰的故事似乎更来的回味深远,他与黄波有着迥异的经历,但他成长背后那一串深深的足迹,也颇有几分传奇。
英特尔是冯晓焰的第二份工作,在这之前他在一个小公司里面待了四年,跳槽到英特尔之后,一晃十几年悄然而逝。
“十几年!”对于随时变更的IT市场来说,这样的岁月累积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毕竟是什么成为冯晓焰“久居”英特尔的心灵之源?
“气氛——在这里你的每一个想法都受到领导的器重,某种意义上,这种尊重让你感到你并不是一个打工者,而是参与公司运作的决策者。无论身处于怎样的岗位,你都能在英特尔找到让思想与热情立足的舞台。而领导则以观赏的眼光,悦纳你,倾听你,随时随地为你由衷鼓掌。”
说到这里冯晓焰眼中闪耀着喜悦的光芒,讲起了当年他们的大老板——王文汉的故事。
他说,王文汉无时无刻不在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鼓励员工参与到公司的整体运作上来。记得在一次小型聚会上,文汉谦虚而真挚地说他自己也不知道能够做些什么,很盼望冯晓焰和另一个同事说说他们自己想法。文汉还向大家承诺:如果有好的想法,他愿意马上去游说他的上司。
说到这,冯晓焰回想起刚入职英特尔之时,自己想在Linux方面有所建树。于是他与另外一个同事向王文汉表达了这个愿望。文汉听后很开心,一个劲地说好啊好啊,并开玩笑的说:“我会把你们两个藏起来,你们三个月也不用写states report,什么事都不需要做,就专心去看Linux。按照你们的想法尽快去控制,率先去学习,然后随便做你们想做的,等闭关结束后我再帮你们找项目”。至今,冯晓焰和他的伙伴们还记得,当时文汉孩子般的欣喜神色,他为大家能有自己的主意、并与公司的发展方向保持高度一致,感到由衷的开心。
“三个月以后,文汉感到我们在Linux方向稍有进展,就着手开端找项目。2001年7月,他找到了TSP(OTC前身),恳求把相干的项目放到中国来做。当时TSP在上海和印度两个项目团队中都进行了考核,正在两者之间游移,经过文汉的积极争取,最终TSP选择把它放在上海来做”。
回想起数年前这段“被雪藏”的日子,冯晓焰仍感到一切清楚如昨,“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礼遇!这样特别的回想值得一生收藏。在闭关期间,文汉真的从没打扰过我们,但他却做了最要害的事——100%的信任!”
这样的信任让每位员工感到自己是团队中的The key,而这份信任又让员工对公司产生了更大的信任,甚至成为助推热情的宏大源动力。从那以后,在Linux范畴,漕河泾团队越做越深,与美国的相干部门的合作也愈加顺畅而长远。
“但是也应当看到”,冯晓焰顿了顿,若有沉思地强调,“建立这样的信任与尊重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得益于这一理念始终如一的贯彻。英特尔也从来不乏那些默默耕耘、与公司一起探寻未来发展之道的中流砥柱。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Evelyn Yan,她曾经说过自己的三次华丽转身,都是老板主动帮她寻找合适于其个性施展和职业发展的平台,也更源于历任顶头上司对其才能的高度信任。Evelyn Yan在这份特别优待中,找到了自己与公司未来发展的平衡点,也为公司不断贡献着更大的力量。Evelyn这一的经历与冯晓焰的感受如此契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