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济宁消息网讯 记者 李强赵厚峰 本报通信员 赵相宏
记者:连日来,全市各行各界都在以各种情势宣传、庆祝省运花落济宁。对此您必定感叹良多吧?
李振华:申办成功,我感到非常欣慰。这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正确决策的成果,也是全市国民支撑的成果,合民心、顺民意。这个成果,经历了紧张激烈的竞争,彰显了我市的综合实力和科学运筹才能。我市从此结束了承办省级综合运动会零的历史,一个魅力无穷、实力雄厚、繁荣文明的新济宁,将通过省运这个亮丽的平台,展现给齐鲁大地。从这个意义上说,第23届省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大大增进济宁经济繁荣、社会进步。
记者:承办省运,对兴体强市有哪些实际意义?
李振华:兴体强市,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举办一届成功的省运会,其意义不仅在于竞技体育成绩的突破,更在于对全市体育事业、乃至全部社会事业的推动。众多运动场馆,其实是借省运之机开启的全民健身空间。这些现代化场馆会在省运会后对所有市民开放,既能够为市民供给基础的健身场合,也能够进行多种体育运动,开展国内外体育交换,这对我们济宁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筹备工作已经拉开了序幕,今后一个时代将有哪些工作要做?
李振华:目前已经进入了紧张的筹备阶段,要做大批艰难过细的工作。很快就要成立由市委、市政府重要领导牵头的23届省运会筹备工作委员会。根据筹备工作的总体安排,将成立筹备工作办公室、场馆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机构、社会发动和文明创立工作机构、备战参赛工作机构等,这些都是筹备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
首先,要加快运动场馆设施建设。23届省运会将借鉴我省承办全运会的经验,采用全市联办模式,主赛场已经计划建设运动场、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水上项目中心、省运村和媒体村等;各县市区设分赛区,根据承办的比赛项目,建设所需要的场馆。比赛需要的所有设施都要在2013年底前竣工。
就市体育局而言,还要加强市体校建设。市体校是我市竞技体育的龙头,是备战23届省运会的主力军,是决定参赛成绩的要害因素,必须按照新校区计划设计,尽快施工建设,尽快投入应用,培养面向23届省运会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记者:市体育局作为职能部门,还筹备做好哪些工作?
李振华:市体育局将紧紧缭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安排,充分施展主力军作用。一要当好顾问、搞好服务,精心制定筹备工作计划,科学安排阶段性工作目标,为市委、市政府及时供给决策预案。二要充分施展宏观和谐作用,抓好筹备及参赛计划的实行和任务目标的分解,督导各项工作过程,努力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式。再就是要保持办赛、参赛两手抓,精心抓好办赛,全力备战参赛。省运会是对全省各地市竞技体育实力的大检阅,作为东道主,我们不仅要精心办好省运会,更要在参赛成绩上实现新突破,实现办赛、参赛双丰收。
我们还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与省运同行”系列运动。省运会既是竞技体育的盛会,也是全民健身的舞台,我们将重点策划和组织开展好各项大型群体运动,推广新型健身项目,扩大健身人群,普及健身知识,广泛开展情势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运动,形成全民健身高潮迭起的良好局面,营造全民喜迎省运的浓重社会气氛。
记者:支撑省运、奉献省运,有哪些工作可以让宽大市民参与呢?
李振华:承办一届最出色的省运会,是市委、市政府向全省国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市国民的共同义务。下一步,将开展“迎省运、讲文明、树新风”、“情系省运——文明礼仪伴我行”、“迎省运全民健身”、“省运主题口号征集”等系列运动,盼望社会各界、宽大市民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各项运动中,并充分施展聪慧才智,为我市办好省运会建言献策;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运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积极参加各级各部门组织的全民健身运动,扩大体育人口,加强全民体质。通过系列运动,进步市民素质,进步社会文明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