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位于雅瑶大道旁的沙埔医院一探究竟。医院地处偏僻,占地不足新塘医院的一半。医院黄院长介绍说,他们这个小型的医疗机构,却肩负着服务沙埔地区5万人口的医疗重任,当中,包含3万多名外来打工者。“每天的门诊量也有300人,”黄院长说,“一般的病情医院都能应付,如果要做大一点的手术,就要转到新塘医院去,但那边床位很紧张,通常病人手术完后,还是转回这里住院。”
在黄院长的帮助下,记者联系到附近的村民陈先生。他告诉记者,今年5月的一天,他在回家途中遭遇了车祸,造成胫腓骨粉碎性骨折,送到沙埔医院后,医生认为他病情严重,当日就转到新塘医院做手术。手术两天后,仍在住院的陈先生接到医院通知,让他回沙埔医院进行康复治疗。“这样太‘折腾’了!”陈先生说,本来他希望可以在新塘医院住院直到康复,无奈住院床位紧张,考虑到不要耽误其他人的病情,陈先生同意了回沙埔医院继续住院。而沙埔医院的床位有多少?不过41张。
据了解,按照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标准,每千人常住人口应该设置4.2到5张病床,按照这个标准计算,整个新塘70万人口应该设置3500张左右。然而,目前新塘辖区医疗机构只有836张床位,离“合格线”还差约2600张!新塘医院的病床使用率(按150床次计算)更是吓人,达到124.5%。
无证诊所
有大量外来工帮衬
在新塘70万常住人口中,有一大半是外来工。新塘素有“中国牛仔城”之称,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制造业、牛仔休闲服装三大支柱产业的崛起,令新塘工厂如雨后春笋冒起,全镇共有各类生产企业5600多家。当中数以十万计的外来工如何看病?
公立医院不是大部分人的首选。搭客仔林师傅是湖南人,他说自己以前在厂里打工的时候,厂里有个医务室,有一名医生一名护士。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他就去医务室拿点药。大多数工友都跟自己一样,不会到厂外的医院去。“来回要路费,看一次病至少几十元、上百元,我一个月才挣2000元,哪里看得起病。”林师傅说,后来他从厂里出来,当起搭客仔后,生病就自己吃点药,实在不行,“就到老乡那打一针。”
林师傅口中的“老乡”,其实就是一家黑诊所里的医生。增城市卫生监督所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新塘镇一直有一个无证行医的地下市场,一个听诊器、几盒药就构成一个简陋的诊所。“公立医院没有简易门诊,看一次病,连化验、注射在内动辄上百元,很多外来工负担不起。而那些无牌或超范围经营的诊所,诊治一次只要二三十元,很多外来工有需求,就有市场。”他表示,从年初至今,该镇已经取缔无证诊所30多家,接下来还将开展“百日行动”,针对无证诊所再次进行打击。
该负责人承认:“打击只能治标,不是治本的办法。”
去趟市医院
归来泪满襟
限于医疗条件,新塘镇相当部分病人外流,超过三成的患者流失到广州市区医院。这不仅意味着要耗掉来回约3小时的车程,还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钱,因为新塘使用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在广州医院看病的自费比例高达65%,而在新塘看病只需自掏20%的费用。
一对年轻的夫妇向记者讲述了一段经历:
在新塘医院打了3天点滴了,1岁多的女儿陈巧心还是反反复复地发烧。虽然路途遥远,但陈氏夫妇还是决定,要把孩子带到广州儿童医院看病———
早上6时,两人抱着小巧心从家里出发。十分钟后,坐上开往新塘汽车客运站的公交车。6时45分,到达新塘汽车客运站,买车票,转乘往广州火车东站的长途大巴。 7时,大巴开出。8时,到达东站,步行往地铁1号线。8时30分,从地铁西门口站步行往广州儿童医院。到达时已是9时。
夫妇二人小步跑向挂号窗口,拿到挂号单,一看,已经排到100多号!中午12时,终于轮到小巧心看病了。医生要求小巧心先做一些常规检验再诊治,这时,时针也指向医务人员下班时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