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报记者 冯小静 吴彤 何裕华 实习生 资勇庭
增城南部的新塘镇作为广州东部板块的“黄金走廊”,地位日益凸显。本月中旬,这里刚刚挂牌成立了广州市第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腾飞,人口膨胀,医疗卫生资源却明显不足,2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只有5家公立医院,当中规模最大的新塘医院只是二级医疗机构,其余的4家都是一级乡镇卫生院。“看病难”成了困扰70万常住人口的难题。
记者从最近一次增城市委常委会上获悉,按照三甲医院的标准异地新建新塘镇中心医院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有关方面正组织专家对此进行可行性论证。
新塘医院
“庙小”难顶庞大门诊量
新塘医院是新塘镇公立医院中规模最大的,藏身在旧城区。第一次去新塘医院的人,很容易误以为自己正在去往一个集市。依照指示牌,从大马路转进狭窄的水松堂路,摩托车、单车、行人和小贩夹杂穿行其中,两旁是年过半百的楼房。新塘医院在一个转角处,四周簇拥着密密麻麻的平房,门前聚焦不少搭客仔。
这幢8层高的旧式建筑,一楼能挂号、看门诊、交费、拿药、输液。医院内到处人满为患,输液室外的过道上摆放着两行椅子,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童小姐正在这里打点滴。她平日住海珠区,这是她第一次来新塘医院。
“这里环境比较差,竟然要坐在过道上输液,人来人往的,刚才那辆推车就撞到我的脚了。”童小姐抱怨道,医院的设施比较老旧,清洁度也不太够。“好在医生的素质还行,挂号只收1元钱,治感冒总共花了136元,感觉比广州的便宜。”童小姐说,这里没有专家号,这让她挺失望的,“看感冒还行,要是严重一点,我肯定回广州看。”
记者随后来到医院的儿科住院部,病房非常简陋,铁架床、吊扇、小铁柜,几乎就是一个病房的全副家当,部分房间连一个通风采光的窗口都没有。很多陪同小孩住院的家长都要挤坐在一张床上。“这里环境很不好,”陈小姐看着正在打点滴的女儿,心疼地说,“太挤太闷热了,大人都觉得不好受,何况生病的孩子。”
徐柱淘是新塘医院的院长,他说:“门诊大楼通风不足、透光不够,特别拥挤。”10年来,医院的规模一直没有扩大,门诊量却从每天400人飙升至目前2000人,最多时甚至可达3000人,足足翻了5倍!“医院的规模完全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真的是不堪重负。”徐柱淘苦笑,医院占地面积只有9.8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2009年门诊量达到63.8万人次,人满为患的情景实在不足为奇。最大的问题体现在床位上,他说,去年统计的住院人次是1.3万,医院病床常规设置是150张,算上走廊上的加床,也只有约200张。
乡镇卫生院
只能应付普通病情
尽管如此,作为一间有近60年历史的医院,新塘人对新塘医院的信赖度仍然相当高。记者在新塘广场一带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当中有六成人表示新塘医院是他们看病的首选,也有三成人会选择到附近的省水电二局医院。受访市民普遍反映,省水电二局医院就医环境比较好,是一间二级综合性医院,院内设有床位360张,但收费就偏贵。
在新塘城区就医环境不理想,那在城区以外又如何?记者了解到,2004年增城市实行镇级行政区划调整,“五镇合一”成为现在的新塘镇,管辖原新塘、永和、仙村、沙埔、宁西5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原来的5个镇都有一间政府办的镇级医院,除了新塘医院是二级医疗机构外,其余4家都是一级乡镇卫生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