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果山孙大圣故里”——跟连云港无关,这是山西省娄烦县文物旅游局亮出的风景区招牌,同时亮出的,还有“多位专家20多年的考核研究”。
大圣“被故里”?网友们拔刀相助,揶揄官员“失策”,讽刺专家“雷人”,孰不知一众主角都难逃一个“被”字。
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首当其冲的山西学者孟繁仁,他被网友痛批为“昧良心的文人”,“20多年就研究这虚无缥缈的事”。
学者“被误伤”?
“我研究的是孙悟空故事的起源地”
孟繁仁(1942年生人,196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退休前是山西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记者:官方称20多年研究属实吗?你为何对孙大圣的出处如此执着?
孟:应当差不多吧。
我1980年进入山西社科院搞元明清文学研究。在一次研究会后开端认真和全面地研究《西游记》,就发明傅山有一个笔记,称《静乐县志》里说孙悟空是当地人。
但那时重要研究《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所以(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才到了静乐县,也就是现在的娄烦县考核。于是就发明了当地有花果山、大圣堂村等地名。
后来又去了两次,就发明了绘有《西游记》故事的铁钟,标明是明朝弘治年间所铸,这比吴承恩出生时间还要早四五十年。我还在山西很多处所发明了唐僧到访当地寺庙的记录。又发明娄烦县在隋唐时代是皇帝的养马场,与“弼马温”的情节吻合。另外又在山西多处发明碑刻,称山西在古代被称为“南瞻部州”,这也与《西游记》里的描写吻合。
所以我断定,孙悟空故事的起源地应当就是在娄烦。
记者:那直接把娄烦说成“孙大圣故里”是不是不严谨?
孟(乐了起来):是,我研究的是孙悟空故事的起源地。
另外,关于孙大庆或孙大廷(注:据称是娄烦当地传说人物,出家后法号悟空,被一些研究者称为孙悟空的原型)的传说,我是不批准的,因为没有具体可靠的文献记录。我的研究都是采用人类学研究的措施,实地考核,如果没有实地证物和文献证明,我是不会写的。所以我不提孙大庆,这是别的学者提出的。
“我不知道他们要开发孙悟空的东西”
记者:发布消息前邀你研究论证过吗?
孟(笑):没有。今天我跟山西大学文学院的几位教授会晤,他们告诉我娄烦要开发孙悟空这方面的东西,我说我不知道啊,他们没有跟我商量啊?我好几年没有跟他们接洽了,有三四年了吧。
记者:目前娄烦官方是否重要采用了你的观点呢?
孟: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乐意看到我的成果为社会服务。他们利用我的成果我并不反对,但是他们起码应当先让我知道,还该充分尊重我的权益。因为我的研究都是自费进行的,没有社科院课题费的补贴,也没有收娄烦县一分钱的援助。
记者:你的观点是否排挤其他地区的同类研究?
孟:学术观点之间应当是互补的关系。说故事起源地在娄烦,并不消除由于民间文化的传播,到淮安一带被吴承恩写成书了。我只是对故事起源供给一些发明,补充《西游记》小说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应当器重的问题。
“现在的学术界处在春秋战国时代”
记者:学术界对你的观点怎么看?
孟:现在这个学术界也很复杂,就好像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的局面,一个处所的学者只关注本处所的利益。庄子讲过,不能像水井里的青蛙一样,不承认大海的存在;不能像夏天的虫子一样,不承认冬天冰雪的存在。千年以后,我们这些做学问的人还常常犯这个错误,不愿意用开放的、全局的眼光,客观公平地看待所有的发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