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在深圳的讲话已经做出了回答,特区不仅要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特区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首善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我理解,这就意味着特区一定会特下去。
如果把特区仅仅理解成优惠政策的特区,其实特区早已“死亡”了。国家赋予特区的优惠政策,在特区30年的历程中,也就不过十年的时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特区的优惠政策已经通过开放城市和各种开发区,在各地普遍使用。但是深圳发展了30年,并没有停留在优惠政策上。深圳承担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任务也并不全部取决于优惠政策。不是给了优惠政策,深圳才搞改革,才实行开放,才具备了改革的条件。
我认为,特区最大的优惠政策就是“你可以干”,这也是深圳特区取得成功,为国家做出了了不起贡献的最重要条件,这个条件现在不但没有取消,中央还进一步强化。特区能否继续承担起先行先试的重任,能否做到先行先试,这确实是30年后,我们能否保证特区特下去的重要方面。过去30年,国家从外部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则要勇于承担这一责任,如果不能勇于承担,那么特区的特,先行先试的任务,其他特区、开放城市、开放区域都有条件去完成。
深圳要当
创新“国家队”
问:深圳下一步发展目标,如何实现?
答:深圳现在已经提出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化先进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以下几方面付诸新的发展内容。
第一,要继续承担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任,为科学发展的目标实现创出一条新路。深圳特区在新的起点上,还要敢闯敢试、破旧立新,在建立新型战略产业体系上下功夫,走出更好的路径。深圳在前30年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区域性金融、物流、商贸、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为顺应科技和经济发展新趋势,寻找切合深圳资源发展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圳又明确了五大领域:新能源、互联网、生物科技、新材料、创意文化。预计到2015年,可以实现超万亿的产业规模。到那个时候,新兴战略性产业,加上目前的支柱产业,可以占到经济总量的80%以上,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不仅实现了规模的巨大增长,更实现了经济结构和层次的巨大提升。
第二,让深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型城市的国家队。前30年中,深圳建立起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下一个30年,深圳要在核心技术领域,在国家自主创新领域扮演更重要角色,再发展几家类似华为的跨国企业。
第三,在先进城市建设方面,打造一个更为融入全球的城市,深圳会更早、更多地营造符合国际惯例、规定的规则,使国际化城市的功能更突出。
第四,在深港合作方面实现更紧密合作,寻求更大突破,在珠三角乃至更大范围,通过深港一体化合作,为改革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