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如何执法?
能索降到现场,也可变身空中电子警察
从今年上半年起,上海市公安局已开始着手研究论证组建空中专业交警队伍的可行性。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对空中专业交警队伍建设非常重视。世博安保试运行至今,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已经抽调了部分交警登机执行空中交通巡查、指挥任务,对世博园区周边区域、出入市境道口等处进行巡查,为指挥人员及时掌握园区内外人流、车流等信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空中交警是警务航空管理和公安交通管理职能的有机结合,也是一次新型警务模式的大胆尝试。为避免出现身体不适、空中分析预判道路交通能力有所下降等情况,据了解,空中交警的训练将更具有针对性,训练科目主要有四项:一是对空中观察、巡视、参照地标等空中飞行专业知识进行培训,使其能熟悉、掌握本市主要道路、地形、地貌、建筑物等地标特征,提高空中飞行观察、辨别能力;二是组织空中交警进行索降等科目的训练,便于在交通堵塞时,可索降至事故现场;三是组织空中交警学习操作机载传输设备,使其在执行任务时,能及时对道路交通、车辆违法行为进行观察、取证;四是强化交警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组织体验飞行,确保其身体素质、体能能胜任空中作业。
记者了解到,由于空中看的是面,地面看的是点和线,从空中观察发现交通等问题更及时、更全面。因此,一旦发现道路秩序混乱或事故,空中交警可立即执法,直接通过高音喇叭、扩音器,对地面车辆进行指挥疏导,告诫轻微违规车辆迅速撤离。
“警用直升机上的设备还将具有电子警察功能,可拍摄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并可以此为依据对违法人进行处罚。而一旦发现严重违规车辆、飙车、无牌无证车辆等,空中交警还可以对其进行实时追踪和查证。并可作为空中指挥台,指挥地面警力对其进行围堵。机载摄像速传设备还可以全程录像,并将所有信息同步传输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
针对事故处置,空中交警如发现轻微碰擦事故,还可直接用摄像设备拍照,取证完毕后告知和指挥事故当事人快速撤离。如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空中交警还可以机降、索降至现场,直接进行执法。
能否地空援救?
多警种多部门已多次合成演练,现场图像实时传输
7月20日上午,市公安局、市医疗急救中心在奉贤区浦星公路人民塘路口联合开展了空中应急救援实战演练。现场模拟两车碰撞事故,两人被困,道路交通严重拥堵。直升机于15分钟内飞抵事故现场上空,任务员运用绞车逐一将交警、消防、医护人员放至地面。交警对事故现场进行取证;消防队员破拆变形车辆救出伤员;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包扎固定,送上担架;空中任务员用绞车将伤员运上直升机,飞赴医院。整个过程通过直升机的摄录像设备实时传输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
这仅仅是多警种、多部门合成演练中的一次。目前,警航已与相关警种开展了合成训练。与消防开展了人员索降、工具投放和担架上下人训练;与120急救中心开展了单撬上下、绞车训练;与特警、武警开展了索降、机降训练,通过合练使相关警种和部门更加熟悉机上环境、动作要求和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了合成作战的能力。
如何应对“黑飞”?
研究战法,对相关企业摸底排查常态管控
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拥有私人飞机、直升机的人员数量开始增多,“黑飞”,也就是违规飞行现象应运而生。
谈到这个问题,郭永华表现出了格外的关注,他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未雨绸缪,首先就是要搞训练,搞战法研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基础性、准备性工作做得好,今后就能有良好的应对。犯罪分子想得到的,我们要提前想到和预防。”
除了空中威慑,地面的工作也要积极展开。“可通过各分(县)局派出所,对辖区内销售、组装、生产和制造直升机以及配件的小型企业摸底排查,列入常态管控。同时,本市哪个地方有起降点,是否合乎规定,都应该全面掌握和登记在册,所有违法的都要坚决取缔。”郭永华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