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是否太高?
应该有更加全盘的考虑,抢救生命不计成本
关于抢救成本问题,郭永华副局长谈到了任圣杰。上海青年任圣杰远赴云南独自一人攀爬苍山,在返回途中迷路,左小腿摔断,无法行走。3000多人次的搜救队,历时13天的搜救,最后在苍山海拔3501米的竹林中发现了他的遗体。而任圣杰的最后一条短信是:“孤松,直升机”。如果有直升机参加搜救,任圣杰生还的可能性会更大。
对于有网友提出“直升机运行成本太高,烧油这么多,值得不值得”的问题,郭永华表示,运行成本应该有更加全盘的考虑,直升机指挥交通是耗油,但是如果一个地方拥堵超过两三公里,几百、几千辆车耗费的时间和油的成本代价可能更大,“如果光考虑直升机的成本,没有考虑社会成本、老百姓付出的成本,这显然是不全面的。如果涉及应急救援,抢救一条生命必须不计成本。因为,生命才是第一位的。”
郭永华说:“在应急救援中,首先是救人,其次还是救人,尤其是在世界公认的‘黄金30分钟’内,将医疗救护人员送达现场,抓住危重伤病员的最佳抢救时间,为后续进一步治疗争取机会,增加其存活的概率,这也将是上海公安、医疗系统践行‘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
如何缩小差距?
直升机起降点可列入规划, 警航发展体现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警务航空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航空应急救援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公共服务水平、文明程度、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发达国家,使用直升机进行应急救援已经成为常规手段。美国可用于执行救援任务的直升机近1万架,仅纽约的民用直升机保有量就超过2000架;整个德国国土内的任何一点,15分钟内都可以得到国家的航空救援服务……
据悉,上海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警务航空的发展,2020年,上海还将规划增设三个基地,装备足够的飞机数量,届时本市的救援力量可以在15分钟内到达事发现场,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救援水平。
在一些发达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中都充分考虑了直升机的应急停放和降落点。在各大医院、政府大楼、大型商务楼和居民区都设有停机坪,在高速公路每隔两公里就有一个临时起降点。而目前上海楼顶起降点数量还不够,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也应当给予充分考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