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中国来讲,确实存在公务员通过‘买官卖官’靠关系坐在官位上的,但也有一些公务员,来自普通阶层,靠埋头苦干上来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接受采访时认为,“官员自杀与公平公正有很大关系,基层官场最容易产生任命干部的不公,这是造成人心理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干部任用提拔,有的靠关系,有的靠送钱,有的干得再好,埋头苦干,还是上不去,这样的人容易产生抑郁心理。”
“任何人包括官员都是社会人,不能就人论人,而应放到社会中去考虑官员自杀问题。这不是几个人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系统工程。”该专家分析认为,“近年来,自杀官员增多反映我们的社会发展不均衡,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也确实存在着,如社会不公平,司法不公正,阶层之间相互仇视等社会问题,这都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和谐。”
“社会是整体的,我国每年大约有近30万人自杀。自杀现象今年发生多起,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官员,自杀最普遍的原因是缺少一个心灵的家园。‘姓钱’了,一心只想‘向钱看’,就会产生精神家园的缺失。”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表示,“十七大时胡总书记要求我们建设百姓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简单地说就是信仰。”
为官者要心态平和 心里要装着百姓想着百姓
“官员自杀话题是个深刻的话题,这种事件不是发生在一个省,差别很大,有的是压力大,有的有精神遗传史,这些自杀事件有共性有个性,应以个案来看,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如果把官员自杀上升到社会共性还为时尚早。”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认为,现在我们讨论自杀问题,最重要是上升到干预和救助系统,“防患于未然”。
“日前中国自杀率是万分之一,我国公务员是600万,官员自杀不可能达到万分之一,所以官员自杀并不是一个共性现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张侃与周孝正观点一致。他不认为官员自杀是社会普遍现象。 “官员最重要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只要定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适应社会进步,一切就会非常简单。官员来自人民,一定要服务于人民,不能以县太爷心态来面对百姓,不能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如果官员都能以人民勤务员来定位,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对官员自杀的原因分析,专家普遍认为精神家园缺失成为主源。如何构建一个精神家园,减少官员困惑和抑郁?长期在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任职的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接受采访时说,官员应象胡总书记所说,“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也应像温总理在落实科学发展时所讲的那样,“视个人利益淡如水,视人民利益重如山”。任玉岭还特别引用河南南阳内乡县100多年前县衙的一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提醒官员们树立正确心态。
任玉岭认为,地方的发展全靠官员,百姓富不富,中国能否强大,完全在地方官员。“如果能以这样的心态考虑问题,思考自己的位置,想着广大老百姓,自杀的官员一定会减少。而如果只想着争权夺利,自杀的一定会多。”
任玉岭建议,一方面为官者要心态平和,组织部门对官员任命也应想着老百姓,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让官员感到心平气和。另一方面也能使这些官员在工作当中,不至于天天想着跑官要官,而是想着为百姓做官。“为官就要像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那样,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一心想着百姓,抑郁自杀的官员就会越来越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