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巧大学学生党员、博士生赖凯对本刊记者说,“党组织利用网络和学生党员进行沟通,会让年轻党员产生亲切感,迅速拉近与党组织的距离,因为这证明了党对社会新事物的接收认可和机动利用,展现了党是一个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充满活力的党。”
江苏省淮安市市委副书记俞军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生活和工作节奏的逐步加快,利用网络等“非直接接触式”的党建新手段,可有效进步党建工作的效率,也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加强党员群众对党建运动的认可和接收程度。
本刊记者在沪渝苏皖等地采访时,懂得到有部分基层党员感到受党号召的机会过少。江苏省的一些有数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对记者说,现在除了接到开会通知,几乎不会接到党交给的任务。
一些年轻的党员同样有被“冷落”之感。安徽省多位受访的基层党员说:“除了缴纳党费时感到自己是个党员,其他时候感到和群众一样,没有什么差别。”
部分基层党员感到党内表达“通而不畅”。上海市多位受访的基层普通党员表现,党员在党内可以畅所欲言的渠道很多,比如可直接找组织汇报、向上级组织信访、在民主生活会上发言,等等。但有时普通党员真正想讲的话却藏在心底难以开口,因为他们认为有时说了不该说的话,也许上级领导会不高兴,在工作中会被穿“小鞋”。 抓住新技巧为党建服务
新技巧到底能给党的建设带来哪些新机会?如何将这些新技巧为我所用?在重庆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组织部依托互联网建设了全国首个开放式网上电子党务平台——“12371电子党务平台”。
仅两年,这一区级“网上党组织”的浏览量已超过1.3亿人次,显示出网络党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生命力。
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组织部部长张国忠对本刊介绍,这一平台是国内第一个基于互联网、面向全社会、功效较完善,能够实现党员网上全员参与的开放式党务工作平台,并同步开通了国内第一家《手机党报》,建成了国内第一个面向党组织和党员全面开放的网上自助调查中心,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全方位网上党群联动的电子党务平台。
刘本荣说:“除网络党务管理功效外,这个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还可实现党建信息发布、党员学习培训、党员紧急发动、网上调查和网上测评等工作,一个网上工作平台可同时实行多项党建工作。”
张国忠分析,“由于平台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没有接入门槛和障碍,宽大党员群众均可参与,并为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开设了专门的网页,加强了党员归属感和身份意识。”
两年来,重庆大渡口区党员群众通过平台提交看法建议或艰苦求助1420条,其中99%以上的问题得到了妥当解决。党员通过网络转接组织关系1296人次,通过网络缴纳党费204人次,通过手机缴纳党费976人次,党员在线学习2万人次,提交学习成果、心得领会1506篇。平台共发布党建信息1.75万条,开通党员博客2134个,发表博文7434篇。平台还发送各种手机短信20万条,发送《12371手机党报》18万份;基层党组织通过平台发送、接收公文4222份。截至2009年3月26日,全区共在“平台”上建立网上党委44个、网上党工委13个、网上党总支27个、网上党支部529个。 给扩大党内民主供给新手段
受访的不少基层党员干部认为:在中国现有国情条件下,扩大党内民主应更多着重于进步基层党员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以网络党建为代表的新技巧党建情势可施展其奇特的互动、隐私、不受时空限制的特征,在逐步扩大党内民主的工作中,施展出传统党建手段无法施展的作用。
新技巧党建形态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经常性、密切性互动,有效实现了普通党员在党内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像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可根据互联网开放性、多样性强的特点,通过采用电子邮件、视频对话、网上聊天、博客留言等多种方法,领导宽大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同时进入党建信息平台进行交换,加强基层党组织、各种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的随时互动交换,真正实现实时多方互动,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换的转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