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抚着当年战友的墓碑,91岁的日本籍八路军老战士小林宽澄禁不住热泪盈眶:“对不起,我来晚了!早上个3年找到你,我们还能一起唠唠家常,忆忆当年,那该多好啊!”
今年6月25日,小林宽澄来到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龙溪村,寻访失去联系半个多世纪的老战友——时任龙亭区武工支队指导员徐祗俊,哪知徐祗俊已在3年前辞世,天人永隔了。“他是我的恩人,虽然没能见上面,但是能到他墓前说几句话,也算谢恩了。”小林宽澄这样说。
近些年来,小林宽澄一直苦苦寻找着他的“恩人”们。2007年5月,他终于打听到自己当年作为“反战同盟”成员,对侵华日军进行反战宣传时藏身的两个小村庄的具体名称,又一次来到了沂源县土门镇刘家洞村和沂水县高庄镇高家村。小林宽澄见到了当年掩护他的刘家洞村村民李义胜的后人,喝了一口沂河水,就来到李义胜坟前虔诚地跪了下来。
当年,李义胜每天都要给藏身村外山洞的小林宽澄送饭,夜里还暗中为他放哨,时不时提醒正在翻译艾思奇先生著作《唯物史观》的小林宽澄:“灯光漏出来啦!要注意啊!”刘家洞村外800米就有一个日军炮楼,日本鬼子曾把李义胜吊在树上打了个半死,他也没有吐露村里藏着反战同盟成员的情况。而在高家村,由于老住户早都搬走了,小林宽澄没能找到自己的“亲人”——沂水县武工队陈队长的下落,寻“亲”之旅依然没有终结。
是什么让这位九旬老人孜孜以求,一定要寻“亲”谢恩呢?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不仅改变了四万万中华儿女的集体命运,也令许多日本人的人生道路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小林宽澄就是这些日本人中的一个。
今年7月底,随日籍老战士代表团再次访华的小林宽澄,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当年的人生转变。在1941年6月的一次战斗中,小林宽澄所在的侵华日军部队遭到八路军伏击,死伤惨重。由于听信了日军长官编造的“被八路军生擒肯定会被虐杀”的谎言,他举枪朝着自己的头部开了火。等他苏醒过来时,小林宽澄发现自己正被三名八路军战士抬着走。抱着必死决心的小林宽澄一路上几次从担架上翻到河里,以求“效忠天皇”,但每次都被八路军战士跃入河中救了上来,还给他端来了可口的饭菜。懂日语的八路军干部天天陪他聊天、谈心,慢慢地小林宽澄开始反思:“日中两国人民本来无怨无仇,自己为什么要来杀害中国百姓?!”
1941年9月18日,小林宽澄加入了八路军,并倡议建立了胶东地区的“觉醒联盟”,向侵华日军喊话,进行反战宣传。“通常情况下,第一次喊话,对方是一片痛骂声;第二次喊话,会是一阵乱枪;但到了第三次,就是一片沉默了。”由于小林宽澄等反战同盟成员用亲身经历控诉侵华日军的非正义性,一些日军士兵听了他们的喊话后开了小差,有的还投奔八路军成了反战同盟的成员。
像小林宽澄这样寻找到人生光明方向的侵华日军官兵有1000多人,他们选择了正义后无畏地进行着战斗,金野博、宫川英男、铃木一宏等30多人还为和平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60多年后,小林宽澄对共产党、八路军引领他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恩情依然念念在兹,表示自己是那个不幸年代的幸运儿。
对此,为“日本八路”筒井重雄作传的作家朱新春向记者感慨道:“侵华日军的士兵许多都出身贫苦,由于受到军国主义的毒害,才变成了恶魔。但是,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和八路军的优良作风感染了小林宽澄等人,让他们又重新回归了人性。可见,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也是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的原因所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