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众多媒体争相热炒山东药品集中配送权的争取战,其中大多数报道中听到的是该省中小商业企业的声音,而作为该省最大的药品配送商,山东海王一直没有作出任何回应。那么,山东海王为何招致同行如此大范围的敌视?其中毕竟孰是孰非?最深入的原因毕竟是什么?记者就此对相干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采访。
目前医药流通行业乱象
众所周知,国内医药流通范畴小、多、散、乱、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国13000余家药品批发企业中,90%是小型企业,行业集约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整体素质低、秩序混乱、同质化竞争激烈,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专业化、范围化经营,不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流通系统的请求。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业内专家广泛归罪于产业集中度低下。
据记者懂得,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以美国为例,全美医药商业企业毛利率大约为3%,比我国还低,但其医药商业集中度高、销售额大、费用率低,因此获利才能强,美国排名前三位的商业企业销售总额约占全美市场的98%。而国内企业,销售前三强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9-15%左右,行业毛利率达到8-10%,远高于国外同行,但国内医药商业仍处于盈亏边沿,生存状态堪忧。
为此挂靠经营、倒卖税票、倒卖承兑等灰色交易、潜规矩成为国内行业广泛现象,成为全球行业罕见现象,严重损坏了市场机制,造成国家税收大批流失。
业内专家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药行业目前存在的复杂而混乱的局面也绝非短期形成,任何行业要想健康、有序、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都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自然调剂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医药商业在自由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目前众所周知的乱象,并在行业形成违犯法律法则的“潜规矩”,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才能,政府动用公权利对市场进行调节已成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