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圣城济宁消息网讯 再次打开李中辉的博客,虽然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但他QQ号的签名上却多了这么一句话:“到家了,可以和家人一起吃饭了”。这是他刚回到北京上网后在电脑前敲的最想说的话,28个小时的旅途尽管显得有些漫长,但回家的心情却没有让他感到一丝的疲惫。
本报记者 宋延坤 通信员 吴晓华
小伙赴非洲种地
2009年6月14日,李中辉在自己名为“利比里亚的雪”的博客上写下了第一篇博文:我和我的同事又可以相见了,但这一次不是想见时分别,而是出发时最后聚集。等待,期盼,但不说是一种新生活的憧憬和奢求。尽管这篇短小的博文简洁,却看出了他对远赴利比里亚此行的盼望和期盼。第一次见到李中辉是在这一年的6月23日,团市委为他举办了一场小型的欢送会,就在几天前,李中辉还不知道自己的这次非洲之旅要筹备什么。
记者在他6月19日的博文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心态如出嫁的远方家人一样,怕是有那些想像不到东西没有备好,怕不习惯。惋惜是这次出发的主人翁是自己。尽管有些紧张,可他还是精力抖擞地上了飞机,做好了随时进入工作状态的筹备。
利比里亚美好的风光深深地吸引住了李中辉,也坚定了他英勇留下来的信心。2009年7月30日,李中辉在博客里写道:尽管这里种植方面有很多艰苦,但是我们会努力的种植很多东西。我在等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种出更多我们自己的东西。
每逢佳节倍思亲
因为电脑出了故障,李中辉在2009年9月3日才可以持续更新博客。尽管身在利比里亚的首都,可这里都没有统一的电网和自来水管道,能偶尔上网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
2009年9月28日,离中秋节越来越近了,李中辉这一天在博客上写了很多:我知道近期给家里很少打电话,但是十五晚上我会晚些打到家里。十五已近,乡思情更浓。写此日志发在网上,请它带走我对家人的怀念。不是所有的出国都是去参观当地的美好风光,李中辉和同事们重要工作是为利比里亚农业部服务,负责利比里亚的蔬菜种植及其相干技巧的推广工作,他同时还担负着利比里亚现任总统菜地的蔬菜种植技巧领导工作。
虽然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多的麻烦,可他还是想方设法克服艰苦去了利比里亚近20多个处所,期间分辨对每个处所的土壤结构等种植因素进行了过细的对照分析,并写了两篇具有建议性意义的农业发展可行性报告。
让自己繁忙起来
半年多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可李中辉还是感到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他在2010年1月19日的博客中写道:有人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让我开端更繁忙起来了,知道自己越忙时间就越快。我去找事干,不要事情来找我。
因为利比里亚靠近大西洋,气象受海洋影响较大,当地的土质虽然合适生长水果,却不合适种植粮食蔬菜。为了开辟出更多的良田,李中辉要和同事们在丘陵上耕作,大型机械没有了用武之地,也没有什么小型机械,只能利用锄头等简略的农具耕作,还要改良几乎是沙子构成的土地。他的努力不但得到同事和当地人的好评,总统还亲临现场,对他取得的成绩大加赞美。当地的物价很贵,因为许多蔬菜都需要进口,买一棵白菜也要花上一二十美元,一根小黄瓜也得一美元多。对于李中辉这些每月只有300美元补贴的志愿者来说,自己做饭无疑是最节俭的生活方法。
当地疟疾、伤寒等沾染病风行,李中辉和同事们的吃喝不仅是个难题,还得时刻提示自己注意卫生。外出工作也不轻松,如赶上雨季更麻烦,这个处所的交通条件很差,常常是起早贪黑地去赶巴士去工作地。
回家的感到真好
从利比里亚到北京需要28个小时的时间,除了中间转乘飞机可以有4个小时的停顿,李中辉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几乎没有睡觉,而是挑了一个靠窗的地位观赏着自己曾经短暂停留过的处所。
回到北京后,他首先是给家人朋友打电话,并在自己QQ号码的签名上敲下这么一行字:到家了,可以和家人一起吃饭了。很平庸的语气,却展现了这个生于1980年的青年人的期望和援非一年经历的坦然。记者昨天下午在团市委三楼的会议室见到了李中辉,上一次,是2009年的6月23日。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后,发明他和一年前的变更不太大,还是那么的自负和阳光,不同的是更慎重了。
说到过去一年里的经历,他自己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自己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也为国家争得了声誉。在利比里亚的一年,李中辉在那个处所留下了很多,在那些贫瘠的土地上生产出了新鲜的蔬菜、水果、玉米等作物,留下了一名济宁青年辛苦奉献的风采。
载誉归来。(记者 杨国庆摄)
收获玉米。和当地人一起种植菜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