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姜忠义花钱要为自己的忠义团体招聘党组织书记,而他本人,则无偿在另外一家民企强强团体担负党委书记。
强强团体寓意为“强强联合”,是由温州8家著名锁业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而注册资金1.52亿元国民币、自我组合的中国最大的制锁企业团体。2006年,8家企业重组后的团体有5000多名员工,新生企业成分复杂,来自8家企业的员工思想如何统一,如何凝聚人心拓展生产,成为团体高层的棘手难题。
作为全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典范地区,强强团体董事会想到了建立党委,他们聘请有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的姜忠义担负党委书记,姜忠义以“零薪酬”到强强团体效率,几年下来,在企业界颇有权威。
“强强团体的董事长孙子摆满月酒,第一桌就是书记桌,第二桌才是长辈。”姜忠义对本刊记者说。
对于忠义团体党支部书记人选的请求,姜忠义认为,要选有冲劲的年轻人。8号考生给姜忠义留下了深入的印象,这位38岁的女考生是上海市的机关干部,在面试过程中,她才思迅速,面试答题分析到位。
“她能把书记和董事会如何处理好关系这点讲出来,阐明是真有点程度。”姜忠义对此的说明是,民营企业的党组织书记没有人事和经费权,必须学会和董事会处理好关系,取得有效的支撑。
“20万年薪不高,如果做得好,可以考虑再进步,在民营企业的书记不是当官,更要干实事。”姜忠义说,他更重视书记的才能。
据姜忠义介绍,他到强强团体担负书记后,曾以20万年薪聘请原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达东担负忠义团体的书记,后温州的瓯联团体以30万年薪将郑达东挖走。
“温州缺乏当书记的人才。”姜忠义的懂得是,民营企业的党组织书记,首先必须是一个专项人才,能在一个岗位上独当一面,这样才干坐稳地位。
无法避免的身份为难
温州的这次招聘引起外界的一片猜忌,本刊记者在多个场合听到温州政界人士的抱怨,他们认为组织部这次是“彻底胡闹”。
市委组织部新经济组织党建处处长赵晓奔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次公开招选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候选人运动,不是组织部门策划的运动,而是企业真正的需要。“企业有意愿,组织部门供给一个平台,在程序上把关,让全部运动符合党章请求,也让企业能招到合适的人选。”
一些政界人士对书记公开提拔这一过程提出质疑,认为公选书记违背党章。他们认为,党组织书记是不能招聘的,只能上级党组织委派和选举产生。
赵晓奔认为,公选流程完整没有问题,他强调说,这次温州招选的是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候选人,在候选人定下来后,候选人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把人事关系和组织关系都迁到企业,根据党的有关章程,在正式就任党组织书记之前,被招选的人选要先在企业与党员接触一段时间,再经过选举断定。
不过,公选产生的书记仍将面临身份为难。
浙江省委组织部一位不愿意流露姓名的官员告诉本刊记者,他们是有保存地支撑温州的这次创举。“公开招选后,党组织的权威性何在?”该人士对这次创举的前途充满忧虑。
事实上,外界更担心这一情势是为本地退休官员供给一个合法寻租的平台。在公选运动中,一些本地企业老总格外青睐本地退居二线领导人。“他们懂党务,又熟悉当地的政治环境,有广泛的人脉,可以迅速地开展工作。”
曾是温州平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现为温州庄吉团体工业园区党委书记的陈世通告诉本刊记者,企业的书记需要年纪大一些,退居二线的领导最为合适。他认为,这些领导有经验有权威有资格,在民营企业党委书记没有实权的情况下,需要凭个人才能在企业开展运动。
应聘者李先生代表着绝大部分考生的忧虑情感,他甚至问本刊记者:“我们会不会是衬托?”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