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文物保护成果展暨济宁运河文化展开幕式现场。(侯雪 摄)


展览剪彩现场。(侯雪 摄)


参观“山东省文物保护成果展览”、“济宁运河文化展览”。(侯雪 摄)


参观“山东省文物保护成果展览”、“济宁运河文化展览”。(侯雪 摄)
济宁新闻网6月11日讯(记者 侯雪)今天下午,由省文物局主办、市文物局承办的山东省文物保护成果展暨济宁运河文化展在市博物馆正式开展,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童明康,副省长黄胜,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省文化厅厅长亢清泉,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市委副书记张术平,市委常委、秘书长陈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成文,副市长佘春明为展览剪彩并观看展览。省政府副秘书长司安民主持。
据了解,山东历史文化灿烂,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目前,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4万余处,世界遗产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7处,全省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总量150.2万件。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与指导下,全省文物保护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文物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工程成效显著,文物开发利用水平步步提升,对外交流日趋活跃,以山东博物馆新馆隆重开放、《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和国家文物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加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框架协议》为标志,山东文化遗产事业正在阔步迈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天开幕的文化展,分五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山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
长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积极参与和推动大运河申遗工作,本次展览围绕大运河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历史文献,展现了丰富的运河文化,反映了运河造福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展览分为室外展和室内展两部分,室外部分主要展示运河文化历史文物和遗存。室内部分分四个板块、采用形式多样的展陈手段,艺术地再现了济宁运河的历史脉络和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第一板块主要展示济宁作为运河之都地理、历史地位的形成,第二板块主要展示济宁作为运河之都政治地位的确立,第三板块主要展示运河开通后济宁历史上的兴盛与繁荣,第四板块主要展示运河之都今日的发展成就。 相关阅读